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华裔乒乓国手韩嘉鹏代表澳大利亚征战伦敦奥运

2012年07月25日 09:4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华裔乒乓国手韩嘉鹏代表澳大利亚征战伦敦奥运
图为身穿最新澳大利亚国家队服的华裔乒乓国手韩嘉鹏(右五)

  中新网7月25日电 据澳洲新快网报道,7月27日,4年一届的奥运会将会在伦敦拉开帷幕。伦敦将会从北京手中接过奥运会旗,来自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将会为“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而拼搏。来自澳大利亚乒乓球国家队的韩嘉鹏尽管是第一次参加奥运会,但是他说,作为华人,很珍惜这次宝贵的机会。奥运前夕,记者与韩嘉鹏在北悉尼的一家乒乓球馆见面,聊起他出征前的感受。

  中国成长 澳洲打球

  韩嘉鹏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个腼腆的大小伙子,还戴着整形牙齿的牙套,在路上遇见他,你丝毫不会把他和奥运国家队选手联系在一起。但是一旦换上绣有国徽的国家队队服,他马上变身成目光坚毅的专业选手。

  “我出生在哈尔滨,5岁开始打球,到现在有16年了,从市体校、省队、再到中国国家青年队。我18岁的时候来到澳洲留学,一晃有3年了。”韩嘉鹏说。在中国打了13年球,刚到澳洲的韩嘉鹏一句英文都不会说,尽管有亲戚的照顾,但是回头看看那段路还是挺辛苦的。

  “刚到时,因为是个新环境,一切都要从零开始。我那时还是在读高中,平时又要上课,还要学语言,有3、4个月我连球拍都没有碰。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和朋友去打了场球。朋友说你球技这么好,不打多可惜呀。就这一句话,又激励我重新拿起球拍。”

  韩嘉鹏因为有两个姑姑在这里,帮他把手续安排得很好,没有后顾之忧的他又重新回到球场上。从言语中感觉得出,韩嘉鹏很感激亲人们的支持。韩嘉鹏说:“我现在一直在奥林匹克公园的乒乓球馆、还有Willoughby场馆进行训练。平时白天上学,下午或者晚上打球训练。“我现在在教一些学生和业余爱好者打球,基本上我能做到生活费自给自足,不靠家里。”对于年轻的韩嘉鹏来说,这也是他在澳洲学到的另外一课。

  紧急入籍 一切为了奥运

  “因为没有放下球拍太久,所以恢复训练用一段时间就好了,但是这边水平比较低,所以现在就算我坚持训练,我也只能做到保持我之前的水平。”谈到伦敦前景,韩嘉鹏略带遗憾地说。

  “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这边没有什么对手,导致我的水平也无法提高。”这可能是很多身在海外的奥运兵团选手所遇到的共同问题。尤其是在这个中国传统强势项目乒乓球中,代表其它国家参加奥运会的海外兵团选手更是众多。

  “当年,因为我的特长,我10个月就把永久居留权拿到了。在澳洲乒协的帮助下,两个星期后,就拿到公民身份。”这一切对于韩嘉鹏来说,无疑是幸运的,这也帮他扫平了代表澳洲参加奥运会的障碍。

  对于第一次参加奥运会,韩嘉鹏说,还是希望打出好成绩的,尽自己最大努力,向人家学习。“奥运会乒乓球团体赛共有16个队,我估计澳大利亚是排在第16位的。”他自嘲地笑着说。

  中澳之争 不怕中国选手

  对于赛程安排,韩嘉鹏表示,非常有希望碰到中国选手。“因为中国队属于一号种子,我们是属于最后一位,一般开始都是最强的和最弱的打。第一场团体16进8的话,我们就有可能碰到最强的四支之一:中国、德国、韩国和日本,我们碰到哪个队都是没有希望赢的。”对于实力的分析,韩嘉鹏既冷静又客观。

  单打比赛,对于韩嘉鹏来说可能更加息息相关。“男单就70个人左右吧。第一轮我很有可能要先打资格赛,因为我的世界排名没有那么靠前。如果赢了,就是正赛的64进32,如果不是碰到世界上一流球员,我觉得我还是有机会的,能进到哪轮,我也不知道。”他想了想说。

  “其实,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华人选手。在中国打球,很难进国家队,因为人才太多了,竞争比较激烈。我也并不怕中国选手,我是抱着学习的态度,输或赢都是很正常的。”

  “我的打法是旋转比较强,速度快,正手杀伤力强,但是我的反手相比就差一点。而且我比较年轻,我们国家队的1号种子是个澳洲人,叫William,30岁,从小在瑞典打球,现在边打球边做IT工作。我和他的差距就是他代表澳洲参加世界大赛的经验丰富,我在这边的时间比较短,且受国际乒联的限制。”听得出来,韩嘉鹏有一点遗憾。“奥运会是乒乓球项目中最大型的比赛,我能代表澳大利亚国家队去打,我会格外地珍惜。”

  今年3月份,阿迪达斯为澳大利亚国家队赞助的比赛服正式与观众见面,作为唯一一个华人且代表冷门项目乒乓球,韩嘉鹏与一众澳洲各个项目的世界冠军、奥运会冠军站在一起,这对于韩嘉鹏来说是一种特别的荣誉和激励。(高轶峰)

【编辑:史词】

>华人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