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邻居间的那点事

2012年09月04日 13:35  参与互动(0)

  我没有甘榜的生活经验,想象不出,那孩子围着井台嬉戏,大人坐于室外谈天,人人相熟,夜不闭户的场景,会发生怎样的纠纷?应该是有但不常见吧。天地大了,心胸该是宽广些的。

  新加坡总理国庆演讲谈到国人邻居间的和睦相处,那些事看似鸡零狗碎,不值一提,实际可见国人的风貌,往大了说,还体现新加坡社会的整体和谐。这样的话题首次出现在总理的国庆演讲上,的确应该引起重视。

  有句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无论在中国还是新加坡,无论居住环境有多大的不同,社会风气有多少的改变,似乎邻里纠纷从未间断过。

  小时候住在上海的弄堂房子里,那时大多数上海家庭都是房小人多,几代同堂蜗居一处,极其平常。石库门房子虽不似《七十二家房客》里描述的那么夸张,不过户户紧挨,隔墙说话清晰可闻,那是一定的。人多地窄,就容易产生摩擦,争吵的原因,十有八九相似,都是为了那一点点可怜的公用面积。为了多占地盘,今天你放个破桶,明天邻居将桶丢掉,换上自己的一辆旧脚车。谁都想着时间一长,既成事实,自己就比别人多了些使用面积。有时甚至还不一定派得上用场,就是心理上觉得不能吃亏。一来二去的,争吵就有了原由。

  住的地方小容易发生争吵,倘有新住户迁入,那争吵的可能性就更大了。老住户老邻居,同个屋檐下几十年,有时还不一定拉得下这个脸。新住户一来,原有的秩序一经打乱,便开始心生不满,进而采取行动。而新住户怕的就是一来就受欺负,厉害一点的必须先下手为强,战火一经点燃,真不是三两天灭得掉的,搞到警察上门也并不为奇。或许像有人说的那样,狭小的居住环境,对人的心理长期来说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容易让人变得心胸狭窄,自私自利。

  我没有甘榜的生活经验,想象不出,那孩子围着井台嬉戏,大人坐于室外谈天,人人相熟,夜不闭户的场景,会发生怎样的纠纷?应该是有但不常见吧。天地大了,心胸该是宽广些的。

  如今的新加坡环境不同了,组屋比起以前的甘榜来,私人空间更大,互相交流无可避免的减少了。说起来,彼此陌生按理说不至于产生矛盾,可事实又不是如此。工作关系近来接触邻里社区较多,听了不少的案例。就像总理提到的一些实例一样,邻里纠纷依然时有发生,当然已经不是为了区区几分公用面积的争夺了,为的是邻居练琴的噪音,或是拜佛的烟熏。甚至听说有人买了转售组屋后,居然要求将楼下的咖啡店拆除。争吵的内容变了,可实质没变,还是为了个人的利益不受伤害。

  人人都有享受生活的权利和自由,一旦与他人冲突,应该怎么办?写到这,我又想到总理演讲里提到另外一点,他说:新加坡人看自己的国家怨气越来越多,总是看到不好的一面,应该多看看成功的地方。那么,如果国人在和邻里相处的时候,可以多看到自己不足之处,多想想自己有没有妨碍到别人的生活,这样会不会有些帮助呢?

  又或许可以先将争执搁于一旁,想想老话说的:纸纸索书只说墙,让渠径寸又何妨。秦皇枉作千年计,今见墙成不见王。然后一笑置之,身心健康!

  (摘自新加坡《联合早报》;文/郭亮)

【编辑:王海波】

>华人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