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纽约华埠变“围城” 华商“出城”“入城”寻商机

2012年10月11日 14:3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10月11日电 据美国《侨报》报道,面临种种困境的华埠,就像钱钟书先生在《围城》里描绘的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美国纽约华埠有的商家选择了“突围”,走出华埠寻找商机,把资金放在几个篮子里生财。但也有人看到了华埠的希望,“冲进城来”。

  “逃”出去的“城里”人

  面对困难重重的华埠,一些商家想到了“突围”,有的人转了行业,有的人走出华埠,有的人回中国寻求发展。

  911后纽约华埠重要支柱产业衣厂一家家倒闭,衣厂老板们有的转行,有的搬离华埠继续维持生计。“《北京人在纽约》里的衣厂就是租我的衣厂拍的”,这曾经是衣厂老板郑时甘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但在911后,他位于亚伦街上的衣厂最终难逃关闭的命运,关了衣厂之后,郑时甘进入了餐饮业,成了华埠一家大酒楼的股东之一。

  “大酒楼的生意也不好做,我们主要靠婚宴和社团会庆。我现在的目标是向曼哈顿中城发展。”同样是大酒楼老板的刘先生说:“华人做生意,最坏的就是竞相压价,虽然布鲁克林的华人在增加,但我不会往布鲁克林发展,我的目标在曼哈顿中城。”2003年开始,纽约市游客人数稳步增长,这几年势头更旺,2011年,赴纽约旅游人数已达到5000万,而曼哈顿中城又是游客必去之处,商机无限。刘先生表示,他的一个朋友在曼哈顿36街附近开一家中餐自助餐馆,每天中午最忙时要出4000多份餐。“那边做生意规范,只要餐做得好,卫生环境好,不要压价客人也会来,我正在物色中城的店面。”刘先生说。

  由于华埠的现状,在华埠掘到第一桶金的商家很难在华埠继续扩展自己的生意。眼看这些年中国经济不断发展,于是,华埠商家回到中国发展的比比皆是。

  冲进“城”来

  虽然有人从“城”里突围,但也有人冲进“城”来。在外州成功经营餐馆的陈先生(化名),近来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合资,在华埠盖起了酒店。他说,911博物馆和纪念馆预计2013年全面竣工,随着世贸中心建筑群的陆续建成,下城的游客还将大量增加。毗邻下城的华埠如果有更多的酒店,一定会吸引游客入住华埠。

  “我知道,一在华埠盖酒店,就会遭到抗议,就会被说成把华埠贵族化。”因不想受到困扰,陈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还不愿意公开自己的名字。他说,在华埠建酒店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东百老汇与科西街交口附近两家小型的酒店就常常客满,在拉菲逸街上的假日酒店,已从原来的一百二三十元一晚升到现在的两百四五十元一晚,将近翻了一番,“我想不管你愿不愿意,华埠酒店还会增加,这是市场的需要,是华埠发展的一个趋势。”陈先生说。

  对在华埠建酒店一直持支持态度的纽约酒店华裔协会主席黄华清说,“在华埠建酒店,不仅能增加社区工作机会,还能让华埠多点游客,多点消费,有什么不好?”联成公所顾问赵文笙则指出,到底什么是贵族化?他说,下城翠贝卡一个套房月租金1500元,华埠比它便宜50%,华埠现在真的贵族化了吗?

  还有社区人士指出,要防止华埠贵族化,让大量低收入家庭在华埠还能居住下去,政府要有相应措施,如大量提供可负担的房屋,而不是以不开发社区为代价。(李竑)

【编辑:陆春艳】

>华人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