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助移民了解华社 新加坡侨团再办会馆走透透活动

2012年11月12日 15:2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助移民了解华社新加坡侨团再办会馆走透透活动
    这次会馆走透透吸引了60多名公众参加,新移民和本地人一起探寻会馆的历史与文化。

  中新网11月12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为协助新移民更进一步了解新加坡的华社,继去年参观南安会馆、凤山寺,以及今年的潮州八邑会馆之行后,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再接再厉,于11月3日举办第三次的“会馆走透透”活动。这次活动阵容扩大到60多人参与,除新移民热烈响应,不少本地民众也报名参加。

  海南会馆

  星期六上午,“会馆走透透”一行团员浩浩荡荡地从宗乡总会出发,前往活动的第一站——海南会馆。海南会馆坐落于美芝路上,设计新颖的大楼搭配中国风格的拱门,别具一格。海南会馆会长潘家海热情地接待,并向大家介绍会馆未来发展。

  海南会馆的前身为琼州会馆,会所内设有天后宫。前报人王振春在活动上“讲古”,为与会者讲述海南会馆的故事。1994年,琼州会馆为配合海南建省,将会名易为“海南会馆”。王振春解释,“海南会馆”四字采用的是海瑞字体。

  活动当天,海南会馆还特别准备本地驰名美食——海南鸡饭招待“走透透”团员,并带领大家参观和会馆在一起的天后宫。

  应和会馆

  坐落于直落亚逸街的应和会馆是本地历史悠久的华人社团,创办至今已有190年的历史。应和会馆又名应和馆,会所外是车水马龙的街道,与其古朴的外观呈现鲜明的对比。应和会馆是新加坡少数保存良好的历史建筑,1998年被列入保留古迹。参与者饶有兴致地在古色古香的四合院内探索岁月的痕迹,令这所老会馆霎时热闹起来。

  应和会馆董事梁端向团员们介绍应和会馆的历史及会务。她表示,应和会馆有两个特点。第一,是新加坡唯一一所自创立以来就未搬迁的会馆。第二,创办的应新学校是新加坡第一所以华语教学的新式学堂。应新学校因人数递减,于1970年停办。学校的“灵魂文物”——校钟至今仍屹立于馆内,钟声铿锵依旧。

  天府会的执行秘书吴禧竑是“会馆走透透”的“忠实粉丝”,每次活动都全力支持。“我对许多会馆还不是非常了解,譬如说应和会馆拥有190年历史,这点就令我十分惊讶!借着这项活动,我能加深对本地社团的认识。此外还能观摩不同的会馆,向他们取经,把经验运用在自己的社团内,取长补短。”

  的士司机廖任庆(45岁)来自中国福建,他应朋友的邀请前来参加活动。已落户狮城多年的他平日开着的士穿街走巷,对本地街道、建筑等了如指掌。虽然如此,到会馆内“走透透”还是头一遭。他觉得以轻松自在的方式认识本地华社历史文化,是一件既有趣又有意义的事。这次的活动让他获益良多,还结交了不少新朋友。他表示,如有机会下次一定会再加入“走透透”的行列。

  翁曼蓉(45岁)是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她在报章上获悉这项活动,觉得很有意思,便带着孩子前来参与。她对会馆文化及运作感到很新奇,并打算加入自己所属的客家人的会馆。郑女士在活动中也认识了不少新移民朋友,能探寻本地历史,又能扩大社交圈子,和来自不同背景的人士互相交流,对她来说是一举两得。(黄子曦)

【编辑:王海波】

>华人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