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新加坡老店继承中华糕饼传统 纪录片2月播映

2013年01月21日 15:2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新加坡老店继承中华糕饼传统纪录片2月播映
    父亲10年前去世后,林广进(右)接手管理锦泰饼家,母亲洪秀玉(左)则协助儿子招呼老顾客。(曾道明 摄)

  中新网1月21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新加坡老店“锦泰饼家”通过纯手工制作的糕饼保留与弘扬中华传统,获得新加坡国家文物局的肯定拍摄纪录片。纪录片将于2月1日在新加坡文物局网站与视频网站YouTube同步播映。

  锦泰饼家创立于1964年,有49年历史。创办人是林木财夫妇与他的弟妹。当初成立时没有工厂和店面,甘榜的住家就是生产基地,全家人齐心协力从事烘焙,做好的糕饼都送到巴刹售卖。生意上了轨道后,林木财租下三巴旺路423号的底层店屋,前半部做门市,后半部当厂房,手工制作潮州、福建、广东与海南人的结婚喜饼和各类传统糕点如豆沙饼和龙须糖等,业务蒸蒸日上。

  2003年林木财去世,他的长子林广进(38岁)接手管理锦泰饼家。当时,来自西式面包店的强大竞争导致传统糕饼业日渐衰败,锦泰饼家也不能幸免,营业额每况愈下。

  “引诱”年轻顾客进入传统糕饼世界

  林广进受访时说:“传统糕饼业的鼎盛期是在二三十年前,那时成本低,利润高,但目前原材料价格、租金和水电费涨了好几倍,又很难吸引新顾客,很多传统糕饼店因此倒闭,剩下的也都在挣扎求存。”

  为突破困境,林广进采取与众不同的策略,在坚守总店传统糕饼业务的同时,也在全岛连续开设四家分店售卖西式糕点和面包,争取年轻顾客上门,然后“引诱”他们进入传统糕饼的世界。

  他说:“这一策略十分有效,不少年轻情侣原本对传统糕饼和婚礼习俗一窍不通,却在举行华人婚礼时特地到总店购买喜饼馈赠亲友,还向朋友推荐,形成口碑。”

  锦泰饼家的三巴旺路总店至今仍坚持以手工制作糕饼,30名员工中有不少是草创时期的功臣,包括林广进的三叔林木顺(60岁)和姑姑林碧凤(52岁),全都是积累数十年丰富经验的老师傅。

  为迎合年轻顾客的口味,林广进在包装上煞费苦心。“我们用精美时尚的礼盒包装喜饼,考虑到现代家庭人少,每盒分量虽不多但绝对符合传统要求,例如潮州传统喜饼‘五色糖’,里头的豆沙饼、明糖、豆润、豆贡和老妈糕一应俱全。”

  除了包装,林广进也重视服务素质。他说:”我们不只卖喜饼,也教导年轻顾客喜饼背后的传统寓意及相关婚礼习俗。顾客也可通过网站下订单,超过250元可免费送上门。此外,我们还免费借给顾客藤制结婚礼篮,让他们的华人婚礼仪式更有传统味道。”

  林广进十分在乎喜饼的“正确用法”。他说:“目前有很多糕饼店打着传统旗号,随意售卖潮州大烙饼给新郎新娘馈赠亲友。事实上,大烙饼俗称‘女婿饼’,只能由潮州新娘的家人买来送给新郎,答谢他的聘礼,新郎是不能买的。”

  希望走向国际

  在林广进经营下,锦泰饼家的业务发展迅速,除了华人婚礼,也为传统节日如农历新年、天公诞、中元节、中秋节及神庙祭祀供应各种糕饼。他透露,希望在未来几年将业务推向国际,进军邻国和澳大利亚。

  林广进的母亲洪秀玉(66岁)是创始人之一,目前仍是店里的“活招牌”,协助儿子与老顾客维持联系。她说:“我儿子从小跟着他父亲打理糕饼店,喜欢向老师傅学做糕饼。虽然糕饼业很难做,但他有冲劲敢尝试,能走多远就走多远。”

  纪录片2月1日播映

  锦泰饼家对传统糕饼的执著与创新,引起新加坡国家文物局的注意,获选为“细说社区文化”(Heritage in Episodes)系列纪录片。长六分半钟的纪录片,将于2月1日在文物局网站与YouTube的“yesterdaysg's channel”同步播映。

  新加坡国家文物局文物机构司长陈子宇说:“我们希望记录潮州传统糕点这一文化遗产,选中锦泰饼家是因为它以纯手工制造糕饼,而且积极向顾客传授糕饼背后的传统意义。”(高健康)

【编辑:朱峰】

>华人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