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南侨机工的2014:历史并未被遗忘

2014年12月18日 09:1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北京12月18日电 题:南侨机工的2014:历史并未被遗忘

  作者 郝爽 和晓莹 杨磊

  “我是南侨机工的后代,我是‘90后’。”作为南侨机工的第三代,郭文丽在讲述自己身份时充满了骄傲。

  郭文丽的祖父是新加坡华侨,祖母是缅甸华侨。在抗日战争期间,他们作为南侨机工的成员,响应号召回到中国支援抗战。在祖父去世后,郭文丽的祖母带领着她的父亲,和一些南侨机工的后代一起生活在云南大理。

  南侨机工,是南洋华侨汽车司机及汽车修理技工回国服务团的简称。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散居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泰国等地的3193名华侨机工,于1939年回到中国抗日大后方云南昆明,参与滇缅公路国际援华战略物资的运输任务,先后有1800多人献出了生命。南侨机工是海外华侨支援中国抗日战争的杰出代表。

  即将过去的2014年,对于南侨机工而言是难忘的一年。南侨机工回国75周年、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尤其是中国以立法的形式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令南侨机工们激动不已。

  已96岁高龄的南侨机工罗开瑚说,他很庆幸自己等到了这一天,但是大多数南侨机工和在抗日战争中作出贡献的人们都已经离开人世。“这一天应该早点到来。”

  罗开瑚是作为第八批南侨机工服务团回国的,如今老人在云南昆明享受着晚年生活,“孙子不久前到加拿大读书去了。”罗老告诉记者,家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每周二,子女们就会携家人来陪他聊天、吃饭,一家人其乐融融。

  老人说,“目前在世的南侨机工已经不多了,我96岁还能听得见、看得见,知道国家和人民没有忘记我们就已经很满足了。”

  如今健在的南侨机工都近百岁高龄,在一系列纪念活动中忙前忙后的往往是南侨机工的后人。身为昆明南侨机工学会会长的陈达娅就是南侨机工的后代。

  由于曾对父亲、对南侨机工存在过误解,陈达娅很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年轻一代不走误读历史的弯路,她与其它南侨机工后人一同编写书籍《再会吧南洋》,远赴海外演讲,推动海南建成南侨机工纪念碑,筹资编排大型合唱乐《南侨颂》。“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父亲和他战友们的故事告诉后人,让他们记住那段历史。”

  事实上,中国的侨务部门一直很关心在国内的南侨机工,从2006年开始,国务院侨办就按照当地最低贫困线,城市每月补足2000元人民币,农村每月补足1500元的标准,给尚健在、生活困难的南侨机工发放生活补助费,从2011年1月又将补助标准调整为每人每月2000元。

  国务院侨办主任裘援平曾在看望罗开瑚老人时表示,南侨机工的英勇事迹彰显了海外侨胞与祖国同舟共济、同仇敌忾的情怀。她希望南侨机工能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关心,让南侨机工的事迹和精神永远流传下去。“只有看到南侨机工们生活健康、开心,我们内心才能感到安慰。”

  在不久前举行的“法治中国 你我同行——‘侨商杯’全国侨联系统法律知识竞赛”上,南侨机工第三代郭文丽被授予了“个人表现突出奖”。“我认为,个人奖上不应该写我的名字,更应该写的是南侨机工暨眷属联谊会,我是会中年龄最小的成员。”

  郭文丽矢志用法律知识,保护南侨机工及其他侨界民众的权益。“虽然我的力量很微薄,但我会很努力。”(完)

>华人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