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12年:既是鼓励也是认同

2015年05月28日 15:06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
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12年:既是鼓励也是认同
    5月15日,中国驻澳大利亚使馆举行“2014年度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颁奖仪式。(人民日报海外版)

  近日,多个中国驻外使馆颁发了2014年度“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鼓励中国优秀的自费留学生学成后以多种形式报效祖国。今年,全球29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名中国博士生,获得2014年度“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

  每年500人 每人6000美元

  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于2003年设立了“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致力于奖励在学业上取得优异成绩的自费留学人员,主要面向在海外攻读博士学位的中国优秀自费留学生,每年奖励人数为500人。同时根据每年的不同情况,在人数上做相应地变动,2013年,获奖人数就达到518人。

  “我听说过这个‘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但不太清楚申请对象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在韩国成均馆大学留学的张安琪还有些困惑。

  在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官网上可以了解到,每年“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项目的奖励人数为500人(其中“特别优秀奖”不超过10人),在自费留学人员较集中的32个国家实施,奖励对象为一年级以上(不含一年级)、年龄40周岁以下(含)的自费在读博士生。奖励金额为6000美元/人,其中特别优秀奖为10000美元/人。

  今年是“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设立12周年。

  重研究成果,更重实践转化

  蒋赟在美国留学5年,是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今年唯一得奖的学生。29岁的蒋赟已经有了出色的学术研究成果。他在博士阶段共发表15篇论文,论文被引用总数接近500次。做研究的第一年,他就完成了6篇论文,其中一篇论文被发表在物理领域最顶尖的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但蒋赟认为,他能够脱颖而出获得这个奖学金,不仅是因为他的研究成果,更因为他细致严谨的做事方式和丰富的海外留学经历等。“相比那些沉默不敢言的留学生,我多少是有点张扬孤傲的。在学术上遇到疑惑时,我敢于挑战权威。”蒋赟说。

  对蒋赟来说,“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是一份很好的毕业礼物。“我非常高兴能获得这份荣誉,它既是国内专家学者对我研究工作的肯定,也是对自己全身心投入科学研究的褒奖和鼓励。同时,它给我在美国5年的求学生活画上了一个漂亮的句号。”

  即将毕业的蒋赟已经在申请博士后工作,并拿到了7个来自全球顶尖高校研究所的录取通知。但他表示,未来一定会回国发展。“外面的世界纵然精彩,却始终少一份归属感。我现阶段的想法,是在接下来的博士后阶段再接再厉,做出更出色的研究工作,赢得更多国内外同行的认可。将来我会以最好的状态回到自己的祖国,投身到基础科学研究的第一线。”

  在澳洲留学的靳兴中也是今年获奖留学生之一,他所在的塔斯马尼亚大学在今年共有3人获奖。据了解,今年澳大利亚驻墨尔本领馆教育组共接到大约34份申请,一共有13名同学获奖。

  靳兴中认为自己获奖的大部分原因,是参加了大量的校外活动实践。“我发表的文章数量和优秀的研究项目带给我很大的获奖优势,但是我觉得,真正打动评委的是我积极参与社区教育活动和组织学术活动等行为。作为博士生,研究是我们的主要工作,但我觉得走出学校,把研究的成果转化成为大部分人提供有价值的服务,是留学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既是鼓励,更是一种认同

  在获得“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的留学生看来,获此殊荣,受益终生。他们在多年之后仍然感到荣幸,不仅是因为该奖学金对他们的研究有实质性的帮助,更重要的是这个奖学金给了他们精神上的鼓励和认可。

  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客座研究员朱崇科,曾获得“2004年度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他将这笔奖金用于自己的文学研究。2004年,他的论文集《本土性的纠葛——边缘放逐“南洋”虚构本土迷思》出版。他表示,自己作为“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获奖者,作为千万中华优秀海外学子中的一员,应当放眼长远、高瞻远瞩,要立志成为世界相关领域的优秀分子。

  在博士毕业之后,部分人选择“海鸥”式的工作方式,他们在国内与国外之间来回奔波。2006年获得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的熊榆就是其中一位。现在,他是英国诺森比亚大学纽卡斯尔商学院终身讲席教授,并在英国商务创新与技能部担任中英创新合作核心专家组成员;在国内,他是浙江大学国家创新基地创新管理政策研究所所长、重庆大学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他说:“在国内国外同时工作虽然比较麻烦,但是我希望我能够将中英各自的特色相结合,找到两国有效的合作点,促进两国的共同发展。”

  获奖者对奖学金的使用有自己的计划。有的人将奖学金用作研究的后续资金,有的人选择将奖学金全额捐献。熊榆就将奖学金全额捐献给了自己的高中——重庆八中,设立了“熊榆争光奖学金”。(武英姿 王亚萍 张 洁)

【编辑:杨斌】

>华人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