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留学生初到海外学习生活 过渡期怎么“过”

2016年09月26日 09:08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 

  过渡期在所难免。有人在较短的时间内跨越过渡期,顺利开启留学生活;也有人花费了许多时间也未能很好地适应,以致于在留学路上踉跄而行。

  跨越过渡期 难在哪里

  洪娇虹

  初到异国 要跨许多坎儿

  语言、风俗习惯、文化差异、独立生活的适应问题,都是学子初到海外需要跨过的坎儿。

  区海坤目前就读于泰国曼谷大学。他高中时曾在外国语学校上过泰语班,因此有一定的泰语基础。但由于在国内所学习的泰语是由中国老师教授的,与泰国人的接触少之又少,因此初到国外时语言交流是他面对的首要难题。

  “刚开始的时候,与当地人用泰语交流有一定问题。在泰国,讲英语的人不多,在一些大型商场以外的地方很少有人会讲英语,所以在沟通上有很大困难。” 区海坤说。

  而离开了生活多年的母语环境,语言的不熟悉只是学子初到海外的第一道坎儿。生活和文化习惯的不同,要从不适应到了解接受,也颇费时间。

  区海坤的留学目的地虽然是与中国相距不远的亚洲国家,但在生活和文化上也存在诸多差异。区海坤举例说:“在泰国,大部分人家里进门前都必须脱鞋光脚,甚至许多店铺也是如此;在公共场所听到国歌,都要停下来立正站好,等国歌结束后要鞠躬。”刚开始不了解诸如此类的文化习惯,常令学子遭遇尴尬场面。

  在过渡期中,学子需要适应的还不仅是国内外的生活和文化差异,还要独立面对所有事情。

  佟静仪(化名)目前就读于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她表示,自己从坐上飞机的那一刻开始,就明白接下来的路需要一个人走。“比如刚到国外,我就自己跑了很多地方找房子;房子找好后独自买家具,买回来后必须自己组装。还有水电、网络宽带等琐事都要自己处理。”这些原来可能不曾操心的生活细节,都成了学子到国外之初要独立解决的现实问题。而在试着独立生活的同时,他们还要兼顾好在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新的教育模式下的学习。

  适应难题 常有负面情绪

  由于在过渡期内学子需要适应的问题不少,因此许多留学新生在此期间容易出现负面的心理情绪。

  “学校的作业,大部分都是需要和同学一起完成的小组作业。因此刚到国外时,有时跟同学交流不好就会完成不好。”区海坤坦言,“那时候曾经想过退缩。”

  学习上的难题会带来挫败感,生活上遇到难题则常常让学子更觉孤独、更加想家。

  “刚开始的适应阶段,对于每一个刚到国外的人来说都挺难的。因为许多你需要面对的事情都是新的,环境也是陌生的。”佟静仪说,“那时候还没有太多的朋友。虽然身边有中国伙伴,但大家每天都很忙碌,没有谁可以一直陪着你、帮助你。”正因如此,她形容过渡期那段日子的自己就像是一架孤独的战斗机。

  “在国内时父母在身边,许多事情都不用自己操心。这与在国外生活完全不一样。” 佟静仪说。因此刚离开父母来到异国的时候,也是佟静仪最想念父母的时候。但想念归想念,她对父母还是报喜不报忧,初到国外的艰难滋味都自己咽下。“但是经历了这样逐渐独立起来的过程,我觉得自己成长了很多。” 佟静仪说。

  如何轻松度过过渡期,尽快适应在异国他乡的生活,成为留学新生的开学第一课。

  艰难过渡期 如何轻松度

  焦 虹

  重行前准备

  徐菲(化名)从初三起就到加拿大留学,至今已有多年在海外学习、生活的经历。虽然出国时年纪尚小,但她却很快适应了在国外的生活。谈及经验,她首先提到的便是出国前就要做好独立的准备。这种准备既是指学子要从心理上和行动上有所改变,也需要家长学着放手。“不独立就不要出国。很多家长想要帮孩子置办好一切衣食住行,就差没有领着孩子去上学了。这种既想让孩子独立又不让孩子独立的行为,当然容易让孩子到国外之后,对突然一下子要自己生活难以适应。” 徐菲说。

  邢月目前就读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今年是她到美国的第二年。她提到:“在出国之前应该提前了解当地的生活,还可以加入一些社交的群聊,努力提前融入当地的圈子。”提前做好准备,可以避免到了留学国家后,面对各种陌生的事物措手不及。

  多主动出击

  学习上需要主动,生活里也不可缺少。

  “国外的大学里,许多时候老师不直接教给你知识。在课堂上学习的只是一个框架,课后更需要学生自己勤下功夫。国外的学习模式对于学生主动性和自觉性的要求更高。”佟静仪说。因此,学会主动思考,可以尽快适应国外的学习模式。

  “如果只和中国同学在一起,一般来说外国同学就不会主动和你交流,因为他们不会说中文,会觉得融入不了。”因此区海坤认为,主动与外国同学交朋友很有必要:“他们不仅能在学习上帮助你,生活上也能帮助你很多。只要在这里有朋友了,他们能够很快把你带入他们的圈子,慢慢地你就会适应并且喜欢上这个国家。”

  同时,主动观察和学习当地的生活习惯和风俗习惯,入乡随俗地接受和适应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具备这样的心态,能更容易地融入新的环境中。徐菲补充道。

  学子初到海外,孤独感是普遍的感受。而要缓解这样的心理状态,便要与家人勤联系,与当地人多交流。

  “心理上要学会独立,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感。但家人还是我们最重要的依靠。”佟静仪认为,与父母多联系,哪怕只是聊聊琐事,也能够舒解自己的消极情绪,获得面对一切难题的力量。如此一来,可以保持健康积极的心理,更好地去习惯和适应新生活。

  “要与当地的同学、朋友多交流,这样能了解许多原本并不知道的当地约定俗成的规则和习惯。”佟静仪说,“国外的老师大多很好相处,可以与老师多交流,他们能够在学习上给你许多帮助。”

  这一观点也得到了邢月的认同。她目前在美国攻读的是博士课程,因此导师是其学习路上的一个重要角色。她强调,与导师常联系、多沟通,有助于初来乍到的留学生尽快适应国外的学习环境。

【编辑:吴合琴】

>华人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