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这五年·我与中国”:校园新现象让我看到中国变化

2017年08月14日 13:59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 

  五年前,从北京唱响的“中国梦”引起海内外中华儿女共鸣。五年来,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实践,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到“一带一路”;从经济转型发展到反腐倡廉……中国的头条新闻总能引发海外华侨华人的思考与感怀,侨胞们与祖(籍)国、家乡呼吸相通、砥砺奋进。

  “这五年•我与中国”征文活动发起后,海内外侨界踊跃来稿,表达心声。一篇篇优秀征文也将陆续与大家见面,共同讲述“我与中国的这五年”。

——编者按

校园新现象让我看到了中国的变化

刘仕诚

  十年前的夏天,我得到机会回中国工作,不仅在沿海主要城市、也在内陆许多省份的高校讲学,与青年学生交流。这是我在美国久居后第一次回国常住,之前虽然也有短期访问,却总是行色匆匆,不曾与故乡有更多亲近,静静聆听她的脉搏。

  当时我刚退休不久,正在规划自己的第二事业,恰逢美国国务院的富尔布赖特项目(Fulbright Scholar)招募学者,我便申请加入。几个月后顺利获批,我被派往北京担任客座教授,讲授国际新闻报道课程,得以长时间留在校园,感受祖国多年来的变化,水到渠成。

  还记得第一次来到中国人民大学的校园,目之所及都感到新奇:教学楼的现代化程度高于很多美国学校;宿舍楼竟然可以满足所有学生的住宿需求,还能接待我们这些海外来的学者;每间食堂都有特色,价格、花样选择十分丰富,还有留学生以及教职员工专用区域;贩卖各种生活必需品的小店遍布学校各处,不出校园就可以处理所有生活事务……

  当然,最让人好奇想要深入了解的,还是周围的青年学子们。他们大多出生于上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成长环境虽然不同,但都是改革开放以后的独生子女一代,物质生活相对丰富,想法活跃大胆,普遍都自信、独立。“八零后”、“九零后”等名词就是那时开始流传开来,用来描述这些群体特有的性格特征、精神风貌。来到他们中间,原本以为是传授经验,后来却成了我向其借鉴、学习。

  当时的学生喜欢留在宿舍,一下课就赶回去上网,人手一台的笔记本电脑成为他们学习、娱乐、生活的主要工具。据介绍,学校有一个内部网络,供彼此交流学习资料,各种课件、视频、音频文件应有尽有。学生通过这样的平台了解外部世界:看外国电影、查阅学术资料、欣赏异国风光,西方文化对于他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我就经常被问到美国人的住房情况、橄榄球赛、申请学校等问题。或许就是刚入学时种下的种子,让他们在毕业后选择出国留学,体验另外一种人生。

  到了假期,有些学生并不急着回老家,而是留在北京寻找实习机会。我很乐于帮助学生联系实习单位,鼓励他们在工作中体验人际交往、观察社会,运用学业知识是一方面,更重要是塑造健全人格。

  一些学生甚至有机会到海外新闻机构实践,经过几个月的考察与训练,将国外的新闻理念带回国,融入后续的学习工作。他们毕业后大多被主流媒体录用,担任重要职务,有的还被派往海外记者站,实习经历对他们的事业规划以及人生方向都影响深远。

  一个学期过后,我深深被“八零后”一代的校园生活所吸引,于是又延长了访问时间。后来几乎每年我都要回国讲学,陆续去到过上海、广东、四川、福建、武汉等地。

  近两年我再进入校园,发现了一个新现象。经常在临近下课的时候,学生们就跃跃欲试准备冲出教室。我以为是赶着去吃饭,后来才知道,他们是收到了提醒短信,去取自己的快递包裹。网上购物近年来以惊人的速度在中国普及,几乎成为高校学生的主要生活方式,足不出户就可以解决衣食住行。

  我曾任教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校园里有一片休闲区域“三棵树”,原来是供学生休息会面、分享二手物品,现在已然成了包裹集散地,学生最期待“光顾”的地方,有时一天要去好几次。国内的物流系统在很多方面比海外发达、高效,支付系统也更加便捷。学生向我讲起,他们现在出门几乎不需要带现金,大小商家都支持移动支付,扫一扫手机就可完成交易。

校园里有一片休闲区域“三棵树”,原来是供学生休息会面、分享二手物品,现在已然成了包裹集散地,学生最期待“光顾”的地方。(作者供图)
校园里有一片休闲区域“三棵树”,原来是供学生休息会面、分享二手物品,现在已然成了包裹集散地,学生最期待“光顾”的地方。(作者供图)

  前不久,我在校园内的小店理发,剪完准备离开时,店员告诉我不用付钱,扫一下墙上的二维码即可。可惜我的手机没有设置好,不然在小小的理发店也可以进行微信支付,何其方便。

  回想起来,国内普及信用卡比美国等国家晚了多年,而如今的新型支付方式、金融模式却引领潮流,被最广大的民众所通用。这种独特现象吸引全球的关注目光,纷纷议论这个发明纸币的国家,会不会最早告别现金交易。

  闲暇时间,学生们还喜欢和我讨论创业想法,无论是在实体经济还是电子商务领域,都有不少创见。国外的科技创业氛围影响着中国新一代青年,启发他们打开思路,根据本地实际创造出新商业模式,甚至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怀揣创业理想的学子越来越多,国家又有一定政策鼓励,使他们得以起步更早、尝试更多可能。当然,不是所有想法都成熟、可行,我会提出个人建议,并鼓励他们全力以赴。未来无论选择何种雇佣关系,勤奋与认真总是必不可少。

  最近几次返回国内,我发现许多机场的通关手续都有所简化,让人倍感亲切、心有归属,现代化的机场建筑也体现着雄厚国力。回想我五十年前离开祖国时,一心向往国外发达社会的先进学术成果与生活,努力多年后得以融入主流,偶尔仍不免自卑。而现在的中国留学生个个自信满满,敢于展现个性与民族自豪感。其中,学成归来者也日益增多,踌躇满志,准备开展一番事业。

  国家的兴盛体现在每个普通人的生活中、面貌上,看着学生们热情满满投入生活,我也受到启发,想要身体力行,或许我还可以为祖国贡献更多。

  【作者刘仕诚系美国长岛大学新闻系教授】

【编辑:吴合琴】

>华人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