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比利时落成三座青铜雕像 铭记一战华工(组图)

2017年11月16日 10:1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比利时波普林格11月16日电 (记者 德永健)曾被长久遗忘的中国一战华工15日被永久铭记——三座青铜纪念雕像在欧洲一战主战场矗立,供后人缅怀凭吊。

  当日雕像落成仪式在比利时西部与法国接壤的波普林格市举行。1916年至1918年,约14万中国劳工来到波普林格市等一战主战场,在英法等协约国军队从事挖战壕、修工事、救伤员、埋尸体等最艰苦繁重的战地后勤工作。

当地时间11月15日,一战华工青铜纪念雕像在比利时西部与法国接壤的波普林格市正式落成。1916年至1918年,约14万中国劳工来到波普林格市等一战主战场,在英法等协约国军队从事挖战壕、修工事、救伤员、埋尸体等最艰苦繁重的战地后勤工作,为协约国赢得一战胜利作出巨大贡献。<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德永健 摄
当地时间11月15日,一战华工青铜纪念雕像在比利时西部与法国接壤的波普林格市正式落成。1916年至1918年,约14万中国劳工来到波普林格市等一战主战场,在英法等协约国军队从事挖战壕、修工事、救伤员、埋尸体等最艰苦繁重的战地后勤工作,为协约国赢得一战胜利作出巨大贡献。中新社记者 德永健 摄

  一战华工“以铲代枪”,为协约国赢得一战胜利作出巨大贡献,但期间近两万人死亡或下落不明。其中在1917年11月15日,德军轰炸波普林格市一处英军营地,致使13名山东籍华工遇难。

  在15日华工遇难日落成的纪念雕像正是以一战华工挖战壕、运炮弹和抬担架三个典型形象为主体,每座雕像加上底座高约3米。雕像设计者、比利时华裔雕塑家闫淑芬说,她的创作初衷是想让一战华工“重见天日”。

当地时间11月15日,一战华工青铜纪念雕像在比利时西部与法国接壤的波普林格市正式落成。<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德永健 摄
当地时间11月15日,一战华工青铜纪念雕像在比利时西部与法国接壤的波普林格市正式落成。中新社记者 德永健 摄

  为雕像揭幕的中国驻比利时大使曲星说,一战华工的血泪史和抗争史让他“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很多华工都是不识字的农民,来到欧洲战场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几乎得不到休息。

  “一个人每天挖一米战壕,14万人每天就是140公里;一个人每天只扛一颗炮弹,14万人每天就是14万颗炮弹……在欧洲战场关键时刻,一战时的华工就是战争天平上的关键砝码”,曲星说。

  一战后,英军曾在比利时举行战胜国运动会,华工也受邀参加,结果到了会场发现其他各国家的旗帜都有,唯独没有中国的旗帜,当时华工就向英方提出了抗议。

1916年至1918年,约14万中国劳工来到波普林格市等一战主战场,在英法等协约国军队从事挖战壕、修工事、救伤员、埋尸体等最艰苦繁重的战地后勤工作,为协约国赢得一战胜利作出巨大贡献。<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德永健 摄
1916年至1918年,约14万中国劳工来到波普林格市等一战主战场,在英法等协约国军队从事挖战壕、修工事、救伤员、埋尸体等最艰苦繁重的战地后勤工作,为协约国赢得一战胜利作出巨大贡献。中新社记者 德永健 摄

  曲星表示,15日落成的纪念雕像就是希望用欧洲民众熟悉的艺术表达方式,用青铜这种材质让一战华工的形象“永久存留下去,供后人凭吊”。

  一战结束后,大部分幸存华工被遣返回国,少部分华工留在欧洲,创建了欧洲最早的华人社区。迄今在比利时和法国境内,葬有华工的公墓共69处,约1870多名华工长眠于此。(完)

【编辑:孟湘君】

>华人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