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老旦名家赵葆秀法兰克福会票友:执着京剧 永不言弃

2017年11月20日 08:46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 

中国侨网赵葆秀老师作客欧洲时报法兰克福文化中心“大咖有话说”栏目。

赵葆秀老师作客欧洲时报法兰克福文化中心“大咖有话说”栏目。

  中国侨网11月20日电 据《欧洲时报》报道,当地时间11月18日,中国国家一级演员、著名老旦表演艺术家赵葆秀作客欧洲时报法兰克福文化中心“大咖有话说”栏目,讲述自己的艺术生涯,同广大京剧爱好者分享京剧艺术给自己带来的乐趣。赵葆秀老师还与当地京剧爱好者同台献艺,让法兰克福文化中心沉浸在大小票友们的欢声笑语里。

赵葆秀老师(左六)、赵书成老师(左七)在孙瑞英副总领事(左五)见证下,成为德华京剧苑艺术顾问。

赵葆秀老师(左六)、赵书成老师(左七)在孙瑞英副总领事(左五)见证下,成为德华京剧苑艺术顾问。

  起初的抗拒

  作客“大咖有话说”的两个多小时里,赵葆秀老师始终神采奕奕,完全未见连日奔波的劳累,让人丝毫感觉不出她今年已69岁。而她学习京剧,已有整整六十年。

  小时候跟妈妈去看戏,看到演员们穿着戏服,“头上带花,一闪一闪的”,从此被迷住了。一日,妈妈看到北京日报上刊登着北京戏曲学校招生的简章,就带着赵葆秀去了学校参加报考。她1959年考上北京戏校的时候,才11岁。

  学校老师安排她学习老旦。“老旦是什么?”当时的小姑娘不禁问老师,得到的回答是“老太太”。被分配去学唱老旦,是因为老师看中了她考试时展现出的独特声线。但这个安排是爱美的小姑娘一时无法接受的。

  “老师让唱低声戏,我就支支吾吾故意不唱,跟老师说我这个唱不了,” 赵葆秀老师逗趣地说起当年自己耍小伎俩的细节,“其实我是能唱的,但内心是想着能转行当。”平日的学习里,年幼的她没少同老师耍滑头。

  直到第一次上台面对上千观众演唱老旦,赵葆秀的演绎让台下票友掌声雷动。这一次经历让她深受鼓舞,不安分的心才开始沉下来,学老旦,唱老旦。这一坚持,就是六十年。

  誓振兴老旦

  当年的小姑娘虽然好胜要强,却不知道老旦这一角色在京剧里的地位。慢慢长大与接触,才发现老旦戏少,从来不是主角。后来她看了著名老旦表演艺术家李金泉在《李逵探母》中的表演,“我当时落泪了,就在想,怎么能如此让人感动呢?”

  她托人介绍,沿街打听,才找到了李金泉老师的家门。“拜师的故事太长了,今天可讲不完。”赵葆秀说。跟着老师学老旦,老师经常对她说“葆秀啊,你报戏啊”。赵葆秀一直在琢磨老师的话是什么意思,后来才明白,这是老师对自己的期望。由于老旦一角戏份少,不主动报戏,演出机会就少。解放后男旦逐渐退出京剧舞台,男老旦也开始没落。李金泉老师希望天资聪颖的赵葆秀能担起重任,发扬老旦这一行当的风采,对她的嘱咐,是寄托了厚望。

  于是,赵葆秀积极地收集、编改剧本。她遇到了京剧大师吴祖光,创排主演了后者编剧的《三关宴》,引发一时轰动。这是京剧二百多年历史上,老旦一行首次挑梁主演。赵葆秀还记得当时演出的插曲。

  那是1982年,她34岁。演出前夕,由于心理紧张,加上连日排练的劳累,她突然患上了感冒。这出戏有自己大量唱段,对演员气息量要求很高。赵葆秀只觉得自己嗓子不舒服,心里开始打起退堂鼓。“我想好了,要到台前去跟观众道歉,说我今天感冒了,唱不了了。”可是她后来一想,觉得“逃兵比失败更可耻”,就坚持了下来。或是幸运,又或是热身开了嗓子,她上台演出时一气呵成。

  下台后,李金泉老师跟她握手。她能感觉到老师手里的冰凉。“老师在后台替我紧张着了。”赵葆秀说。

赵葆秀老师与爱人赵书成老师表演《军民鱼水情》。

赵葆秀老师与爱人赵书成老师表演《军民鱼水情》。

  创新与传承

  此番赴法兰克福前,赵葆秀老师才在国内完成京剧电影《风雨同仁堂》的拍摄。电影里的主角、同仁堂女东家乐徐氏由老旦出演,以更好地呈现事业型女性柔中带刚的形象。

  不管是京剧电影这一形式,还是老旦出演主角的选择,在赵葆秀老师看来,都是一种创新。“习主席谈到我们传统文化事业时的话,‘创新性转化,创造性发展’,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传统文化不可固步自封,不创新发展就是死。京剧作为一种传统戏曲艺术,也是因为无数京剧前辈的不断发展,才有了今年二百多年的历史。我们要开拓思路,老旦行当原本比较弱势,现在各个戏里却都少不了老旦,这是我们这一代人共同努力的成果。”

  在她看来,上世纪80年代,京剧由于没有及时跟上电视发展的脚步,加上其他文化艺术形式的冲击,其发展走进了低谷。如今京剧重新回到公众的视野里,被社会所重视,是京剧人重视传承的成绩。“是一种执着、永不言弃的精神。”

  赵葆秀说起了自己收徒的故事。青年演员翟默是赵葆秀老师的第一个弟子,收徒的1986那一年,翟默还在少年宫,当时8岁。“他们说,翟默这个女孩子声音好,特别像我小时候。”回忆起收徒的故事,赵葆秀老师很是欣慰。

  赵葆秀老师这一次专程来法兰克福,目的也是收徒。而这一次,是她第一次在海外收徒。徒弟是京剧爱好者刘雅梅。刘雅梅是法兰克福德华京剧苑的主要成员,学唱京剧六年有余。

  刘雅梅也来到法兰克福文化中心,与师傅同台。老师赵葆秀对京剧的热爱、对学生不遗余力的教诲,让刘雅梅深受感动。刘雅梅说:“每年回国,我都去拜访老师。看到老师教学生,整个过程几个小时,一点不觉得累,就特别钦佩她。”

  赵葆秀老师谈到同徒弟刘雅梅及德华京剧苑的相识,称是难得的缘分。2014年,她随北京京剧院到维也纳金色大厅,同奥地利国家交响乐团合作上演京剧交响。演出后,团长告诉她,有几个德国来的朋友想拜会赵老师。

  那一次见面匆匆忙忙,却开启了赵葆秀同德华京剧苑的缘分,也是她同刘雅梅、朱旭东、顾裕华、董亚平等德国京剧票友交情的开始。德华京剧苑和赵葆秀老师一同作客文化中心,宣布了有幸聘请到著名老旦表演艺术家赵葆秀担任艺术顾问这一决定。

  赵葆秀老师还回忆起2015年在巴黎的往事。那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活动后,她见到了刘雅梅。两人见面,自然要交流一番京剧。她们找了一个咖啡厅,老师的教唱演示,学生的悉心模仿,全然忘却了周围的环境。咖啡厅里客人不多,等到她们有所察觉,只见法国人默默对她们竖起了大拇指。

  赵葆秀老师感慨道:“看到他们(德华京剧苑)身居海外,如此好学,而且几个人团结起来,把自己的爱好转化为一种传承和发扬国家传统文化的责任,特别感动。”因此,她专程来到德国,在法兰克福举行了收徒仪式。“国内收徒是常有的事,但在国外之前还没有过。如果能到德国来,让京剧在海外产生影响,让文化走出来,这是意义所在。”

赵葆秀老师为即将表演的小朋友调整头饰。

赵葆秀老师为即将表演的小朋友调整头饰。

  票友的欢聚

  在法兰克福文化中心,赵葆秀老师与丈夫赵书成老师献上《军民鱼水情》,德华京剧苑也进行了《打龙袍》《红灯记》等选段的表演,还有小京剧爱好者跟随妈妈驱车近百公里前来,在大师面前展示才艺。现场氛围热烈。

  中国驻法兰克福总领馆孙瑞英副总领事也来到欧洲时报法兰克福文化中心。她表示,赵葆秀老师精力充沛,对京剧的热爱特别执着,全身心扑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上,这让她备受感动。总领馆在今后会一如既往支持传统文化事业的海外推广。

孙瑞英副总领事(左)与赵葆秀老师交流。

孙瑞英副总领事(左)与赵葆秀老师交流。

  赵书成老师也感慨万千。他感谢欧洲时报,也感谢孙副总领事和各位京剧爱好者的到来。他说,总领馆的支持,让自己有回家的感觉,虽然自己71岁了,但内心的自豪更加强了自身的动力,继续为京剧事业的发展发愤图强。(张乔楠)

【编辑:王诗尧】

>华人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