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侨”这四十年:万水千山总是情

2018年09月20日 11:07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四十年来,广大海外侨胞是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来华投资的先行者和主力军,是中国面向全球、扩大开放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可以说,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取得的伟大成就中,华侨华人功不可没。

  “‘侨’这四十年”主题征文活动启动后,海内外投稿纷至沓来。即日起,一篇篇佳作将陆续刊出,展现华侨华人与中国同行的四十年。

——编者按

万水千山总是情

魏青

作者魏青
作者魏青

  在京城里长大生活了几十年、迷恋那里一切繁华的我,从未料想过有一天会生活在异国乡村。只因多年前遇见他,随他来到德国乡村。冬去春来、花开花谢、年复一年,生活中的林林总总、点点滴滴让我领略了德国乡村的美好。固然与祖国远隔万水千山,我仍时时感受到那千丝万缕的情思,时时事事与那养育了我、造就了我的故土有着阻不断理不清的交融。

  第一次来到我先生在德国的家,没想到是在一座村庄里,这里静得每天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村里居住着2200人、800多户人家,仅有一个面包店、一个美容店、一个工具店、一个园艺店、一个小餐馆,还有一个啤酒吧。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生活的深入,我渐渐地发现了在这表面平静的生活下面,其实蕴藏着丰富细腻和深厚的内涵,尤其令我欣喜的是在这里你总能找到机会传播中国文化。

  这座有着千年历史的村庄,以它特有的方式记载着过往。村口竖立着一块木牌,上面刻着以下字句:“在此地1485年建了一座水车磨坊,1905年停止使用,1973年拆除。”不远处处竖立着一座石碑,上面刻着:“1969-1988年曾进行过土地调整,以适应农耕机械化”。村里重要的变迁一一留有记载、有迹可循。这里依然保留着许多古老的农庄和农舍,那种集住宿、粮草储备为一体的高大的木结构建筑,是这一带传统的农舍。千年以来越来越多的人家落户在此,村子的规模由当初的几十人扩大至今2000多人。在老村原址竖立着一块石头,上面刻着“1022年-1922年”,周围古橡树参天。沧海桑田,世事变迁,这些古树就是最好的历史记忆。

  在老村原址,有一所60多年前建的学校,是这一带最古老的校舍,新校建成后这里因荒废而年久失修,几年前村里集资把它修葺一新,改建后的建筑外表保留原状,而内部则是全新的内装,有咖啡厅、多功能厅、大小会议室、办公室,现在这里是村里的活动中心。一个由村民组成的五人小组义务承担起了活动中心的日常管理和经营,另有12人负责组织安排各项活动,他们提前筹划好活动内容,每三个月印制一份日程表,散发到各家信箱中,村民可以按照各自的兴趣爱好前来参加。每周有固定的活动安排,如英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组、烹调组、唱歌组、电脑组、母婴组、妇女组、棋牌组、戏剧组、自行车组、园艺组、手工组、木工组、编织组、老年早餐组、阅读组、历史组等等,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广泛,丰富了村民的日常生活。

  每个周末活动中心都会安排些重量级的活动,一次原计划是一个三人的戏剧表演,因其中一人胳膊摔折而取消,他们在寻找其他节目替换,得知消息后我毛遂自荐开一个钢琴演奏会来补缺,演出那天他们在钢琴旁摆了插满鲜花的美丽花篮,来了30多位观众,大部分是中老年人,下午2点先是咖啡时间,大家在咖啡厅里喝咖啡,品尝几位观众带来的自制蛋糕,三点钟演奏开始,完全没有演出经验的我,竟然非常顺利地完成了一个小时的演出,演奏了十几首中外流行和古典乐曲,每当曲终二层的多功能厅里都会爆发掌声,演出结束后很多观众来向我表示感谢。一个月后他们找到我说,这次演出反响很好,我们想请你明年夏季再开一次钢琴演奏会,我欣然接受了邀约。这一次因为事先排入了计划,我的钢琴演奏会被写入活动中心的三个月日程表,演出当天来了50多人,我打印了曲目单放在每个座位上,其中有四首中国乐曲,在演奏黄水谣之前,我向观众简单介绍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演奏会前一周当地报纸还做了预告报道,演出当天这家报纸派了一名记者来,事后刊发了带照片的报道文章。演出前的咖啡蛋糕时间,一个投币盒在人们手中传递,一枚枚硬币被投入到盒中,村民以这种方式赞助和支持活动中心的运营,想到自己不但可以通过音乐带给村人愉悦,无形中也以这种方式为社区筹资贡献一份绵薄之力,我感到很欣慰和自豪。这次钢琴演奏会还载入了村志。

  在活动中心的前面有一座老教堂,它是我所见过的最小的教堂,面积只有几十平米,可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里面配备了教堂所应有的一切设施和一架我所见过的最小的管风琴。它始建于1745年,如今大部分的教堂活动都移师到新教堂去了,而人们对这里仍然情有独钟,一日人们发现教堂楼顶的教钟不再准确报时了,这钟还是当年教堂初建时安装的,人们把它拆下花费了4000多欧元修好,等到那钟再次敲响之时,村里为它举办了一场隆重的纪念活动——教钟纪念日。全村男女老少都动员起来,大家分组准备,有人负责邀请乐队,有人负责安排布置活动现场包括卖啤酒和烤肠,有人负责咖啡厅的咖啡和蛋糕供应,有人负责制作关于教堂和教钟的历史知识幻灯片,我参与了儿童节目组,我的任务是辅导和帮助孩子们制作饼干,饼干的形状是钟形的,寓意教钟。几十个年龄从3岁到12岁的孩子参加了活动,当他们吃到自己亲手制作的钟形饼干时,教堂的钟声响起,正是寓教于乐。一只教钟旧貌换新颜,被人们这样郑重其事地举办了一个教钟纪念日,安排了丰富的活动,人们身体力行地做出了各自的贡献,在娱乐中传统被不知不觉地传承和发扬了。

  每年五一劳动节,活动中心都会邀请邻村的一支管乐队来演出,乐队坐在一架敞篷农机车上,在村里各处巡游奏乐,所到之处人们围绕在农机车周围,欢喜地听着奏乐,最后乐队来到活动中心小广场,这里聚集了等候的村民,乐队一支接一支地演奏德国传统的脍炙人口的乐曲,有进行曲、有老歌曲,有的庄严、隆重,有的轻快诙谐。演出结束后,乐队被邀请到咖啡厅与村民们一起吃早餐。这里正在进行着每周日的例行早餐聚会,食物是村民们从各自家里带来的,摆放在一起就是一顿丰盛的早餐,人们一起吃早餐喝咖啡聊天,渡过一个热闹、温暖的五一劳动节,30多年来年年如此。村里像这样的传统节日还有很多,如葡萄酒节、射击节、消防节、灯节、冬至火把节、感恩节、圣诞市场、跳蚤市场等等,这些活动使平静的生活平添了仪式感,同时也沿袭和传承了传统。

  村里有村里的传统,各家也有各家的传统。我先生家就有个延续了20年的传统,一年一度的家庭聚会,亲戚们分布在德国以及欧洲各地,由于我和先生的中德婚姻,先生的女儿嫁给丹麦人,以及先生的侄女交了意大利男友,给这个家庭聚会又增添了些许国际化色彩。由于我先生在中国工作生活了多年,尤其是还娶了中国妻子,这一切对于亲戚们来说无疑是新奇的,他们热切地想听他的中国见闻,而他自己也迫不及待地想要分享他的中国经历和感受,所以家庭聚会常常就成为了我先生的中国见闻“讲座”,话题涉及到中国的风俗、习惯、文化、饮食、政治、经济、人文、地理等诸多方面。

  一直以来德国媒体对中国的报道非常有限而且片面,往往负面报道居多,因为我先生供职的德国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的业务发展,从上世纪80年代初就频繁往来于中国,亲眼目睹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和巨变,对中国的进步和成就赞赏有加,他曾阅读过大量关于中国历史的书籍和文献,因此他看中国的眼光与一般西方人大为不同。他以幽默风趣的口吻描述了我们在北京民政局仅仅花了9元人民币相当于当时的90欧分就登记结了婚,以及登记结婚的过程如此的不同等等。

  他最津津乐道的话题是在中国切实感受到的日新月异的变化,他对亲戚们说中国的发展之迅速是你们所想象不到的,高楼平地而起,公路四通八达,大桥横跨天堑,一座座现代化城市的迅速扩展,而这一切似乎都发生在转瞬间。他感叹每年春运30多亿人次规模的交通运输井然有序,得益于有关部门高超的组织管理水平,他对政府在灾难救助和抢险中的快速反应和应对能力都倍加称赞,说这些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企及的。他例举北京新机场即将于2019年开工4年后投入使用,而柏林新机场自2006年奠基至今工期一拖再拖费用一再追加,据说要到2020年才能启用,而在此期间中国已经新建了60座机场。

  他所讲述的中国见闻,给每一次的家庭聚会带来了新鲜内容,他介绍的中国风土人情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引起了亲戚们极大的兴趣和好奇,以致有两位亲戚报名参加了来中国的旅游团,于当年随团来中国多地游览。

  而听了我们的介绍对中国产生兴趣来中国旅游的,不仅是亲戚,还有邻居好友,两位邻居两年前也参加了旅游团来中国旅游了一大圈,游览了许多名城和长江三峡,所见所闻令他们大开眼界,想不到中国的山川大河如此壮美、国家如此繁荣昌盛、人民生活如此快乐富足,他们非常感慨,回来后他们整理了所拍摄的几千张照片,在村里的活动中心做了一场关于中国的介绍讲座,用幻灯片讲解他们这次来中国的所见所闻和亲身感受,我被邀请做人文景观和风俗民情的介绍,当天来了40多人,反响热烈。

  不仅是在家里亲戚们中间,走出家门在社会上我们也会利用一切机会向当地人介绍和宣传中国。一次我访问邻村卡尔巴拉小学四年级班的一节英语课,卡梅尔老师对同学们说:“今天有一位客人来访,请她做自我介绍”,我站起来用英语说:“我来自中国北京,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我在北京的一位朋友是英语老师,她很想知道在德国小学生是怎样学英语的,所以我今天来访问你们的英语课。”老师问大家听懂了什么,学生们有的说“中国”,有的说“听到了北京”,有的说“听到了朋友”,老师问:“她说北京是中国的什么?”学生们答不上来,老师说:“她说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当天课程的一个环节是学习英文数字,老师带领学生们从一数到十,一边用双手比划着表示数字,这时候我举起手向老师说:“在中国,人们只用一只手就可以表达十以内的数字,如果可以的话我愿意给大家演示一下。”老师听后大喜:“那太好了,请你来做给我们看看”,说完她就坐到了学生的位置上和学生们一起观看,于是我站起来给他们演示从一到十的单手表示法,大家兴致勃勃地跟着学,他们一学就会,接下来老师念“one, two , three....。。”学生们全部改用中国式的单手表示法跟着老师念。

  课后老师对我说:“今天的课对于同学们来说太有意思了,来了一位中国客人,还教他们中国式单手数字表示法,他们今天回家后会跟家里人谈起这件事,所以每个家长都会知道。”我听了真高兴,能让同学们继而通过他们让各自的家人了解一点点中国,十分有意义。老师接着对我说了她的一个愿望,就是为她的学生们寻找在中国的笔友,可以互相通过邮件通信往来交流,这对于他们开阔眼界、了解外界世界很有益处,问我能否帮她这个忙。我问同学们用英语写邮件是否会有一定的困难,她说她会给他们辅导,同时这也是她授课的一项内容。我说我一定帮她实现这个愿望,我想中国的小朋友们也一定会很乐于跟德国小朋友们互相交流的。

  两个月后,我先生应邀在北京为河北省重点中小学英语教师做“英语的起源与发展”讲座,结尾时我走上讲台,用幻灯片给在座的200多名老师们讲述了德国小学英语的授课方法以及这次访问,并告诉了他们卡梅尔老师的愿望,在结束之前我说:“如果在你们的学生里有愿意与德国小朋友成为笔友的,请与我联系,我会安排他们与德国老师联系。”当时就有十几位老师找我,有的是为他们自己的孩子,有的是为他们的学生。一周后,我从二十几位候选人中遴选出八位年龄相仿的同学,推荐给卡梅尔老师。至此,八位河北省的小朋友与德国下萨克森省吉坊区卡尔巴拉小学的八位同学之间就架起了空中桥梁,开始了鸿雁传书的通信交流。

  这些年在德国的生活,遇到了许许多多让我感到温暖的人和事,其中有一件事令我深受感动。村里86岁的老人勃兰登堡先生,照顾残疾妻子35年,生活上捉襟见肘、自顾不暇,然而他坚持自学中文多年,我听说后前去拜访他。勃兰登堡先生手里拿着几片纸板给我看,只见上面规规整整地写着几行繁体中文字,他指着妻子对我念上面的字:“她是我的妻子汉妮”,又指着带我去的朋友说:“她是一个很热情的女人,帮助人人”,其中的“她”字写成了一个女字边加一个“他”,我告诉他这个字写错了并教他怎么写,他又拿出另一张纸板指着念:“中文很困难,没有很多人会中文”、“我会写汉语一点点,但是不会说,很可惜了”,我称赞他的汉字写得好。他说:“我很高兴认识一个中国人,以后我可不可以向你请教中文?”我说:“当然可以,我也很乐于教您中文”。

  我心中有个疑问,是什么让他对中文有着这样的热情?勃兰登堡先生指着家里两面墙的书柜,那里大约有不下几百本德文书籍,他说这些书他都读过了,其中很多读过不止一遍,他说:“你随便拿出一本书来,我可以告诉你里面讲的是什么。”我随手从书架上拿下一本,是黑格尔的《逻辑学》,他就一五一十地讲述起来,我再拿了一本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飞鸟集》,他又滔滔不绝地讲述了书的内容梗概,然后竟开始背诵起来,背诵完他说这在第59页,我翻开那页果然如此,我惊得瞠目结舌,不得不佩服他惊人的记忆力和广博的学识。之后他说他阅读过很多书籍,但是还没有读过中文书,学好了中文,他就可以实现这个愿望。

  我又问是什么让他对中国这般情有独钟,他说在他年轻的时候祖父曾告诉他说,中国是一条沉睡的东方巨龙,当这条巨龙苏醒的时候,世界将为之震惊。正是因为这句话的指引,使他一直关注着中国。这真让我感到奇妙和震撼,近百年前一位德国老人的一句预言,竟神奇地在当今兑现,中国正逐渐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为解决全球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一个更加辉煌美好的明天指日可待。

  一天接到勃兰登堡先生的电话,说他新买了一本中文小说,想让我念几页录下音来以便自学,我欣然应允。他骑着车来了,拿出新买的中文小说,告诉我作者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我一听当然知道说的是莫言,他买了莫言的《蛙》,另外买了《蛙》的德语译本,两相对照着读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翻到书的后续让我念,我尽力念得大声且清晰,他捧着录音机贴近我嘴边,时不时地嘱咐我慢一点、再慢一点。念完了他心满意足地说:“这就好了,我可以常常听听录音,学学正确的发音,”他小心翼翼地用一块厚布把录音机包裹起来装进背包,那是我们七、八十年代用的砖头式录音机。

  另一次勃兰登堡先生约我去他家,我看到桌上面摆着几本中文书,其中一本是老子的《道德经》,我很惊讶地问:“您在读《道德经》吗?”他答说:“是啊,我爱读《道德经》,只是我的中文太差了,读得很费劲,你看我还写了这个”,他指给我看一张纸上他写下的字句:假如你两天不读书,不学《道德经》,就会变一张难看的脸。每个字下面都标注了拼音,有的字下面还同时标注了德语的发音。然后像往常一样他拿出事先预备好的砖头录音机,让我念了《道德经》第十一章。

  此时的我,心中无限感慨,《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家思想家老子所著,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以道法自然为核心,阐述了个人如何修身、君主如何治国理政,其中包含着丰富朴素的辨证法,微言大义,一语万端。想不到被这位德国老人奉为至宝,孜孜不倦地学习,中国2500多年前古老的道家哲学思想穿越时空、跨越东西,在德国被传扬。

  山水悠悠,情思绵绵。天涯何处无芳草,万水千山总是情。

  【作者魏青,中欧跨文化作家协会会员,撰稿人/专栏作者。】

【编辑:王诗尧】

>华人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