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教育应随华人地位提升而扩大——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华文教育应随华人地位提升而扩大
2009年07月27日 15:5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7月27日电 美国《世界日报》26日发表社论称,海外的华文教育应随着华人国际地位的提高而扩大。文章指出,在华文教育受到制约的过去几十年,只能依靠一些“旁门左道”去维持,更不必说发展。由于华人在海外的数目已逐渐增加,华人在国际的地位亦跟着提高,现在已是华文教育发展的适当时机。

  文章摘要如下:

  50年代,华文教育步入高峰期,1956年南洋大学的成立,是一个指标。

  但在此前,东南亚的殖民地纷纷独立,独立后的殖民地,甚至非殖民地,都纷纷实行本土化。泰国在40年代末,首先关闭华校,步入60年代中,马来西亚首先推行国民型学校,马来语是第一语言,英语是第二,华文变为次要。印尼由于要反共,便禁授华文;其后的缅甸、印支三国,甚至将华校国有化;今后的华文教育,只能用以下六种方式去生存。

  第一是忍辱偷生,完全是偷偷摸摸地存在,在云南缅甸边境等偏远的地区,仍存在最原始的华校。其次是泰国的极南与极北。前者是与马来西亚接界的勿洞,仍存一间相当规模的中华中学;后者是泰北靠近缅甸的清莱府的美斯乐乡,办有中等规模的兴华中学,教师主要是留台的侨生。此外在几公里以外,过去缅甸毒品大王坤沙的根据地,建有大同中学,由于坤沙是华裔,因此相当支持华文教育。

  第二是私人补习。这是华校不再存在的泰国与菲律宾最为流行的一种方式。在泰国某些学校,会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补习华文,这就解释了为何直至今天,泰国仍有六家华文报纸。

  第三是偏室地位。以马来西亚为例,许多华校,其实华文已沦为外语,甚至比英语更次的外语。但由于华人较肯用功学习华文,他们仍用华语交流,仍读华文报纸。新加坡虽然推行双语教育,但华文的地位,仍然偏低。

  第四是偷龙转凤。犹记80年代后期,曼谷的英语大学,首办商业华文系,是巧立名目,转过弯来办华文系,避过法例的追究。此例一开,曼谷多所大学便开办华文系,甚至有提倡中国文化的崇圣大学的开办,自此顺延到中学,下达至小学,华文教育竟然由上至下地复活了。

  第五是独立中学。在马来西亚,资助式国立的中学,不能多授华文,于是便有商人出资,开办不受监管的独立中学,以华文、英文为主,兼授马来文。由于可衔接外国大学,报考本地大学的成绩亦不俗,于是到了今天,数目已增加至60多家,其中的宽柔中学,学生人数竟多达5000多人。

  第六是国际学校。在90年代,曼谷的台商,已增加至十多万人,他们需要有自己的学校,好让子女可攻读华文,于是首间华文国际学校便出现了。

  由于华人在海外的数目已逐渐增加,华人在国际的地位亦跟着提高,现在已是华文教育发展的适当时机,政府应当好好考虑,如何适应时势,扩大华文教育在海外的生存空间。

编辑:董方】
    ----- 华人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