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罗马华人区变迁看华商发展 改变当地人生活方式——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从罗马华人区变迁看华商发展 改变当地人生活方式
2010年05月10日 16:00 来源:新华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在欧美国家,人们把华侨华人集中居住的一些城市街区称为唐人街,而生活在意大利的华侨华人则更喜欢把自己集中经商的街区称为华人区。

  华人区上世纪80年代末期在意大利出现。那时,移民多来自中国浙江温州和青田一带,首都罗马是他们的落脚地之一。随着他们的到来,中餐馆开始涌现。他们把具有家乡风味的中餐进行一定程度的本土化改造后,便将大红灯笼挂在罗马等城市的一些街区。经过5年左右的艰苦创业,他们在意大利掘到“第一桶金”。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催生了浙江和广东一带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这些以生产服装、鞋类、小商品为主的企业亟须开拓国际市场空间。在意大利经营中餐业的温州籍商人首先发现这一商机,他们纷纷去国内寻找加工合作企业,改为主攻贸易批发。

  从事贸易批发业需要新的场地空间。几经选择,第一批经营者在罗马中央火车站西侧的维多利奥公园一带找到经营场地。由于店面空间有限,华商们又租下附近的民居或半地下储藏室作为仓库。随着越来越多的华商选择在这一区域从事贸易批发业,集聚效应迅速显现,行业的强势特征非常明显。

  不到两年时间,维多利奥公园四周华商遍布,罗马华人区就这样诞生了。华人贸易业的迅速壮大,使原本平静的罗马市中心出现“车水马龙”的景象,大量的货车和人工小推车成了大街上的独特风景线。

  2001年,鉴于维多利奥公园一带已无法满足华人贸易业的扩容,罗马市政府与华商签署协议文件,内容包括将批发业务搬迁至郊外仓储区、市中心维多利奥店面用作商品展示和兼做零售。华商将批发业务迁至郊区后,生意越做越大,欧洲规模最大的“罗马服装城”等不仅很好地承接了华商的批发业务转移,华商云集的维多利奥一带继续呈现人丁兴旺的景象。

  罗马市中心华人区的形成,只是华人经济在意大利发展的一个缩影。这里虽然没有牌楼等标志性建筑,但却为当地经济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成了当地经济最具活力的标志之一。华人区的变迁和发展也多少改变着许多意大利人的生活方式,为意大利社会注入了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元素。(谢培康)

    ----- 华人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