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生不屑读私校 中国印度成澳洲中低教育支柱——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本地生不屑读私校 中国印度成澳洲中低教育支柱
2009年03月21日 14:5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3月21日电 据澳洲《新快报》报道,近日爆出的“凯瑞克移民受阻”事件在学生中引起轩然大波。记者在采访了不下20名学生后发现,除一名攻读厨师的女生表示“也算是有些兴趣”外,所有学生无一例外,坦言选择包括厨师、美发、西点和护理等专业,目标直指毕业后申请移民。移民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08年共有22505名学生成功拿到永居签证,相当大部分为VET类毕业学生。  

  2007年,共有119797人注册入读VET课程,其中国际学生多达109000人,且报读三大热门课程的人数竟然高达总人数的半数以上。数据显示,攻读护理专业者多达30101人,高居第一;商业管理以17932人位居其后;厨师专业排第三,也多达7276人。本地学生报读VET课程人数仅占9%,且多攻读人文社会类,对移民课程明显不感兴趣。记者日前在位于Ultimo的TAFE采访时,一位西人女生直接了当告知,“那些(私校)只为赚钱,(学生)什么都学不到”。

  另一位自巴西移民来澳,从某私校转读TAFE课程的学生莱昂纳多表示,他的朋友经历了“环球学院风波”,读私校“风险太大”,即便付全费,他也仍首选TAFE。

  据了解,TAFE成为绝大多数本地人攻读技能课程的第一选择,教学质量相对好以及学位在全澳范围内广泛被认可是一方面,良好的贷款及补贴体系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同样读TAFE,根据不同家庭情况,本地学生可享受无息贷款,甚至非常大比例的学费减免。

  更广一点而言,实际上对相当多的公立学校留学生而言,移民也是他们选择科目时的重要考量一环。相信这些大学学生都能感受到,在澳洲读大学存在一个极为怪异的现象,即非常多女生选择会计专业,而相当多男生都读IT。而那些攻读人文社会类或艺术类的学生,在整个留学生群体中不过是凤毛麟角。

  记者在全国培训信息网上看到,目前全澳范围内共有各式已注册的提供培训类课程的学校和公司约4750家,其中维州最多,有1342家,昆州和新州分别以1309家和992家紧随其后,其中超过3000所为私立学校。而2005年,这个数字仅为1950家,3年翻了一倍多。

  近半留学生读语言高中VET

  2007-08年度,移民局总共签发278184张学生签证,比上年的228592同比增长21.7%。2008年6月30日,全澳共有317897人持学生签证,比上年增加27.7%。在所有留学生群体中,中国和印度为两个最大的生源国家,上年度分别获签49763和47639张学生签证。

  不得不提到的是,在该年度所有学生签证中,有68382张为签发给攻读职业技术及培训类(VET)课程的学生。这是除大学外第二大签证群体,占当年所有学生签证的四分之一,若加上语言类学生,则高达10万人,占总数的36%。

  若再加上近17000名中学学生,则占总数比例突破40%。另一个突出特征是,VET学生获签人数比上年增加了57.55%,增幅排第二的研究类学位课程却仅有19.36%。

  中国印度成中低层教育支柱

  到去年12月,全澳全职国际学生共有543898人,为首次突破50万人,同比增加20.7%。澳洲教育、就业和劳资关系部数据显示,VET课程无论注册人数还是入读人数,增幅(分别为46.4%和46.1%)均为所有类别中最高。

  82.9%的VET学生来自亚洲,印度以52381人位居第一,中国和尼泊尔分别以25431人和12813人分居二、三。三大报读人数最多的课程类别包括“管理与商科类”(54.8%)、“食品和护理类”(16.9%),以及“社会和文化类”(9.7%)。被学生戏称“移民三大主打课程”的“商业西厨”、“西点师”和“美发”便归属其中。

  来澳读高中的中国留学生,相当部分就读于各大私立学校。去年底数据显示,83.6%的高中留学生来自亚洲,同比稳定增长4.6%,中国和印度仍是两大生源国。至于语言类课程,注册和就读人数分别激增23.4%和22.8%,73.8%生源来自亚洲,中国和印度再度当仁不让稳居前两强。

  这些语言和高中学生,大部分毕业后选读VET课程。2008年6月30日这天,中国和印度持学生签证在澳的学生分别为65411人和65558人。

  特别是印度,相比2006年暴增了177.68%。如此看来,在澳洲出口的高中以上教育产业中,中国和印度留学生成为中低级教育类别的两大支柱。

编辑:张冬冬】
    ----- 华人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