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APP

中新视频

中新网

【东西问】张国雄:中国首个华侨文化世界遗产为何出现在这个地方?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16日 19:2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版权声明:中新视频版权属中新社所有,未经书面许可的使用行为,本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解说】在中国著名的华侨之乡江门开平,1833座碉楼分布在15个镇(街道)。这些碉楼大量兴建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由当地旅居海外的华侨出资修建而成,既有中国传统乡土建筑的特点,又融入浓郁的西洋风情。

  【解说】2007年6月28日,“开平碉楼与村落”入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首个华侨文化世界遗产,也是国际“移民文化”的第一个世界遗产项目。这些中西合璧的建筑群体为何出现在江门开平?对当下的中西文化交流有何启发?

  【解说】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教授、“开平碉楼与村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首席专家张国雄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时表示,碉楼是华侨拥抱西方文化,改造家乡的一个具象。碉楼这样一种“不土不洋不中不西”的建筑,全世界唯一,更具世界意义。

  【同期】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教授 张国雄

  开平碉楼最早的遗存是明代中后期的建筑,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其实开平人很早以前就通过台山的广海港到东南亚谋生(谋生),然后去到美洲。接触到各个国家的文化以后,他们开始把外来的建筑文化带入,那么这个文化包括建筑材料。在中国的乡村,钢筋混凝土建筑最早的就在开平碉楼这边。

  【解说】张国雄告诉记者,传统文化对华侨影响很大。明代江门五邑地区有位哲学家陈白沙,他的哲学思想最大的特点就是务实。江门五邑地区华侨到了北美、大洋洲,感受到西方国家的工业文明,让他们看到了家乡的落后。正是由于江门五邑地区华侨来自一个讲究实际、遵从内心感受的地方,异质的工业文明使他们对改造家乡的愿望更加强烈。

  【同期】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教授 张国雄

  碉楼是他们想改造家乡的一个具象性的东西。学校基本上是中西合璧的学校,连这个地区的祠堂建筑,它也是中西合璧。祠堂是中国乡村民众精神世界最神圣的地方,都能够把大量的西方建筑文化融进去,你可想拥抱西方文化的心理是多强烈。

  【解说】张国雄说,在专业建筑师看来,开平碉楼不规范、不精美,原因就在于接受外来文化的是普通华侨和侨乡民众,他们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再加上广东人跟着感觉走,很多建筑文化的融合,自然就打破学理上的一些界限。

  【同期】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教授 张国雄

  华侨他们带回来的,跟知识分子理解的西方文化根本的一个不同,它不是文化的移植,它是文化的吸收和创造。这样一种“不土不洋不中不西”的,而且不规范、不标准的这种建筑,全世界唯一,它更具有世界意义。我把它称之为“中国农民的创造”。

  【解说】当前身处全球化浪潮中,张国雄称开平碉楼所反映的侨乡民众的文化心理、文化行为和文化视野,对今天的全球化非常有借鉴意义。

  【同期】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教授 张国雄

  新中国成立后广东有句话叫“看广东就看四邑”,当时这个地方的乡村的农民的居住条件,一家一户两层楼的楼房,水、电都可以通进去。中国的发展一定要开放,一定要跟世界融为整体。中国不是一个封闭的、排外的民族,坚守本民族优秀的东西,同时我再学习外来的东西。(开平碉楼)在侨乡给我们的启示,中国人有这样的文化胸怀、文化视野和文化心理。

  何俊杰 孙秋霞 王志敏 江门报道

责任编辑:【吉翔】

特别推荐

视频排行榜

关于我们| About us|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3042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