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良中介?无知学生?澳洲最大移民制假案谁埋单——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无良中介?无知学生?澳洲最大移民制假案谁埋单
2009年01月17日 10:0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曾被“神奇中介”骗走逾4万元的May,右为沈寒冰律师。(资料图片)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网1月17日电 据《澳洲新快报》报道,澳洲移民学会(MIA)上周曝光,位于悉尼、墨尔本和布里斯本超过60家中介机构涉嫌伪造虚假学历、证书和工作经验,以帮助申请者获得澳洲永居签证。人数众多的学生被牵涉入内,其中据称相当大部分为中国留学生,不少为在澳攻读职业教育及培训课程(VET)的学生,规模号称史上最大。

  移民局已全力介入调查,相信不少人会为此付出代价。至于为这起沸沸扬扬制假案埋单之人,恐怕也不仅仅是无良中介或无知学生那么简单。

  无牌中介贪婪敛取不法财

  因为敏感的行业性质,中介在教育行业所收获的利益往往被放大。在制假案中,他们自然是当仁不让的第一责任方。澳洲移民学会执行主席荷德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很多未经注册的无牌移民中介向学生和移民申请人描绘一幅“蓝图”,称只要在他们的帮助下完成特定课程,便可高枕无忧获取永居签证。她指出,对教育中介而言,这种“兜售”课程的行为已经触犯了联邦移民法;而对性质更为恶劣的无牌移民代理来说,他们更是赤裸裸向学生出售伪造的证明,并从中谋取不法暴利,涉及移民签证刑事犯罪。据荷德主席较为委婉透露,涉案中介多集中在市中心佐治街周边,且“非常多华裔学生被卷入”。

  早几年在悉尼闹得满城风雨的“神奇中介”案,曾得到移民局和联邦警方的密切重视和介入,姚姓当事中介也多次被调查,但至今该案似乎仍未有最后落案。姚据称能在私校和移民局“呼风唤雨”,通过非正常途径,办成了不少棘手的移民个案,当然最后在网上讨得骂声一片。不少受害人在网上透露自己的遭遇,称姚君“骗钱骗色”,有称自己被骗7万巨款者。一位叫May的北京女生曾差点被投入羁留营,她在律师沈寒冰的陪同下向媒体讲出自己的遭遇,称几年间被骗40000元。据她所言,姚与数家私立学校关系甚密,“神通广大”。考试不过交500元能搞定,甚至一万元明码标价出售移民用某技能证书。姚因敛财掠色引发民愤,最终成了被枪打的出头鸟,但整个悉尼乃至全澳,这样的中介想必不在少数。对于那些想走捷径的昏头学生而言,这些行业“潜规则”甚至是心照不宣的。

  在澳洲移民代理管理局(Mara)网站的“被制裁中介”清单中,记者清点后发现147家移民中介曾被停牌或吊销执照,而根据公布的姓名拼音,至少有36人为华人。不仅如此,这些数据仅限于注册移民代理公司,无牌经营的中介可能数目更巨,如今次的60多家。

  图走捷径学生或知法犯法

  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60多家无牌中介或许还只是冰山一角,大规模制假售假更是基于学生和移民市场广泛需求的基础之上。从澳洲移民局年报数据中可看到,为报读VET类课程的海外学生开出的学生签证,在2007/08财年为68382人,相比上个财年的43404人激增了57.55%,留学生人数以中、印、韩、泰居多,占留学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

  记者日前在跟进一单相关私校调查访问时,与前来举报的中国学生座谈。来自江苏的Kevin坦白告知,在他所就读的私校中,约有千人以上是中国学生。而大家选择职业教育及培训类课程的初衷,“99%以上就是为了移民”。试想,绝大部分中国留学生在中国属于千分之五的富裕家庭,不远万里而来,2年内连学费加生活费耗资近5万澳元。如果说中国留学生仅仅为了一张厨师证或美发文凭,则太明显违背国人的价值观。籍贯东北的Bruce辗转新西兰来澳,毫不讳言选择某私校VET课程的原因无非两点:学费相对较低且毕业可移民。对很多学生而言,VET课程只是移民跳板而已。数据显示,印度和尼泊尔是VET课程的另两个重要生源。2007年,共有超过12万国际学生报读澳洲此类课程。

  然而,随着就读人数的增长,另一个现象不容忽视。在2006/07财年,学生签证逾期不归和非法居留比例激增了近3倍,因出勤率不够被遣返的学生比例也从0.26%增至0.48%,翻了近一倍,均远超就读人数的增长比率。学生年龄的年轻化和移民目的的功利性,应该是造成此现象的重要因素之一。VET学生和语言学校学生的违纪率在所有留学生课程中所占比例居高不下,学生不思学业或无所事事混日子的现象在个别管理散漫的学校尤其普遍,而无良中介的信口承诺也是间接原因。在涉及制假案人数众多的学生中,相信有部分是抱着走捷径的心态,知法犯法或者是根本就不明就里地跟风行为。学生自律性的下降和心态的不端正是其卷入风波的主观原因,但若要深究,学生家长的盲目施压乃至整个社会病态的盲目移民观念,都或多或少在背后间接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编辑:王海波】
    更多华人新闻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