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法国汉语热春节升温 中国图书海外联展受追捧

2012年01月31日 10:56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0)

  2012年春节,法国巴黎戴高乐机场书店。门廊上挂起了数盏大红灯笼,贴上了火红的中国春联“欢天喜地过新年,迎春接福千秋盛”。在一个名为“Discover China”(发现中国)的专柜,醒目地摆放着上百种翻译成英文的中国图书,让来来往往的旅客驻足观看。一位法国女孩翻阅后买下了 《中国龙年》,“今年是中国龙年,在巴黎我已经看了好几次舞龙表演,想知道背后的文化。”她说。

  这是今年1月11日开始、为期3周的2012年 “阅读中国——全球春节图书联合展销活动”中的平常一幕。今年,已是上海新闻出版发展公司与跨国分销、零售巨头法国拉加代尔公司第二次携手合作举办全球范围的此类活动,包括法国、美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等16个国家和地区,覆盖38个国际机场和27个火车站,共计204家知名品牌书店参与。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200多种、8.4万余册外文版中国文化图书,在春节前后陪伴世界各地读者“阅读中国”。

  图书,架起了一座桥梁,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读者阅读中国。

  “再过几天就是中国春节,这是给孩子最好的新年礼物”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优秀文化,与世界其他国家人民共同构建了人类的精神家园。你们把包括中华文化在内的人类优秀文化,通过你们在全球的商业网络和卓有成效的工作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值得称赞和尊敬。”

  ——摘自中国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的祝贺信

  刚从欧洲回上海的上海新闻出版发展公司总经理王有布,回想起“阅读中国——全球春节图书联展活动”感慨良多。作为一名中国的出版人,他见证了中国图书这些年来从“在外国书店里看不到”,到“放在不起眼的角落”再到“受到外国人欢迎”的全过程。脑中回闪最多的,是一幕幕感动瞬间。

  春节前夕,瑞士日内瓦机场。一位出差回家的父亲在Payot书店选了一本 《过新年》,准备作为送给孩子的春节礼物。这位父亲说:“再过几天就是中国春节,到时候肯定会有很多庆祝活动。那时,给孩子这份新年礼物是最好的。”在这次展销的图书中,儿童绘画本《过新年》一书畅销不衰,经多次重印,印数达2.3万册。故事讲述了中国小女孩小美和她的一家是怎么过春节的,还讲述了春节的来历。

  春节期间,巴黎火车北站(欧洲最大的火车站,日均客流有五六十万人次)Relay书店。一位读者对英文版《中国书法导读》爱不释手,尽管行李很多,但他最终还是买了一本。他说,虽然自己不懂中文,但中国的书法非常美,让他想到了西方的抽象画。这本书里的英文很详细,不仅介绍了书法作品美在哪里,还可以看出东方的思维方式和审美特点。

  在法国戴高乐机场书店,一位店员拉住了上海新闻出版发展公司的工作人员。他说,很多旅客都很喜欢这幅喜气洋洋的对联,对联上的书法很好看。工作人员跟他介绍了“欢天喜地迎新年,迎春接福千秋盛”的意思。他高兴地点头说,祝福我们的世界和平。

  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美籍华人张女士业余开了一家公益性中文学校,一两百人的学校一直爆满。这次,她将“阅读中国”活动展销的一些图书,作为课外读物介绍给学生,很受欢迎。春节期间,美国当地一家电台邀请她走进直播间,和大家聊中国的书籍和文化,在随后一个多小时的听众互动环节,电话从未间断。

  法国拉加代尔公司中国区总经理伍德,则对英国的一家人印象深刻。在巴黎的火车站,这家人准备返程回伦敦,看到了“阅读中国”的专柜,个个喜欢,最后三代6口人买了8本书,包括《中国茶文化》、《上下五千年》、《中国旅游热点》等。他们说:“我们没去过中国,对中国的了解仅限于媒体,但真的很有兴趣,我们希望更多了解中国的文化历史,知道中国人是怎么生活的。”

  “看到西方书店书架上陈列着亲手出版的图书时,热泪盈眶”

  “我们曾为西方图书市场没有正面传播中国文化而愤愤不平,我们曾为编辑翻译出版中国文化走出去产品度过无数不眠之夜,我们曾为建设进入西方的主流销售渠道经历了八千里路云和月,我们还有看到西方书店书架上陈列着亲手出版的图书时热泪盈眶的真情流露。”

  ——上海新闻出版发展公司总经理王有布

  机场和交通枢纽的门店都是“寸金之地”,因为有人流量大、图书品种数少而集中、读者群体更新快且不重复这三大特点,成了出版商争夺的高地。

  上海新闻出版发展公司与法国拉加代尔服务公司联手举办的“阅读中国”春节图书联展,就是顺应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对中国产生兴趣的趋势,积极推广中国文化,同时也努力给双方创造一定的商机。法国拉加代尔服务公司春节联展项目负责人厄德·法布雷曾说:“世界各地的人们正在对中国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希望了解中国文化,还有很多人正在学习汉语、学写汉字。特别是一些迫切希望到中国旅行的人们,一定会在书展上有收获。”“中国和平走向世界,世界看好发展的中国,这既是一个美好的大趋势,也是文化需要承担起说明的使命。”王有布回应。

  通过图书让西方了解中国,读懂中国,这着实是个不易的命题。以上海新闻出版发展公司编辑出版外语版《文化中国》丛书为例,《清明上河图》是很多中国人都很熟悉的作品,但该怎样向西方读者呈现这样一幅精品?

  在内容上,为方便读者,特别那些不熟悉中国的西方人理解作品,文字通俗易懂、大信息量是两条首要原则。编辑设计是细致描述每个场景,画册的每一页上都有明确的脚注。例如,有一页上画着一艘大船、一位骑在马背上的妇女以及一家饭店。这幅画的下面这样解释:“这家临河的饭店,店屋的篷檐伸出,用栏杆来架设临水的部分,摆上了桌椅,既扩展了店面,又方便了船上的顾客上船就餐,还有很好的观景效果。在店门前,伙计正在用竹竿撑起彩带锦旗,招徕顾客。”

  在装帧上,考虑到该作品传统的卷轴形式、由右至左的阅读方式,编辑设计理念采用中西合璧的装帧形式。刚拿到手中,它看上去是一本普通的西式装帧的画册,打开后方知:每一页均可被拉开拉直,全书被展开后,一幅完整的宏伟长卷呈现在读者眼前,800多年前热闹繁华的中国城市生活跃然纸上。但每页下方,配以该页图像的缩略图,用红色的线框为文字解释“定位”,具体化、细节化、直观化。

  如今,该书不仅进入了国外机场、火车站书店,还进入了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书店等。《清明上河图》再版了两次,也已经售罄,美国当地报纸发表名为《中国历史珍藏的卷轴》的评论称:“如今,每个人都可以欣赏到中国艺术瑰宝《清明上河图》了。”

  展销活动的准备工作足足做了6个多月,包括物流、印刷,针对每个国家不同的规定和习惯的相应调整,图书位置的摆放等。为了在书店现场营造浓浓的春节气氛,中方人员采购了120余个龙玩偶、50余个灯笼、近70副对联。为了让各地市场了解红灯笼的使用方法,中方人员专门拍摄了视频,指导店员安装。同时,根据当地市场的要求制作海报、台卡、跳跳卡等多种视觉产品,展出联展的主题形象,最终装了几十箱,送到参展各国。

  “一个只能出口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的国家,成不了世界大国”

  “孔子,孔子,人人都在讨论孔子。跨越了2000年,孔夫子‘活跃’在东方人、西方人的唇齿之间。”

  ——联合国经社部战略规划司司长内维德·哈尼夫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它是心灵和情感的桥梁,比政治交流更加久远,比经济交流更加深刻。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说了这样一句耐人寻味的话:“一个只能出口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的国家,成不了世界大国。”

  对此,王有布感慨说:“中国文化走出去,是个漫长而艰难的历程。现在外国读者已不再满足于一些表象的元素和符号,而是需要更深层次的东西。市场不断发生变化,我们一直在探索、渐进、践行。利用欧美主流成熟分销渠道,按照国际惯例运作,已成为中国图书融入世界的必由之路。”

  法国拉加代尔服务集团是全球最大的跨国图书发行零售商,在全球交通枢纽有3000多家书店。在中央和新闻出版总署的直接推动下,上海新闻出版发展公司通过拉加代尔公司在全球交通枢纽的书店,开始批量销售图书产品。2009年配合法兰克福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在法兰克福机场的17家书店展销了外语版的中国图书。2010年,在澳大利亚7个城市的27家机场书店举行了外语版的中国图书推广活动。2011年春节之际,双方合作在全球首次借欢庆“中国年”之际,开始举行主题为“阅读中国”春节外文版的中国图书联展。

  中国驻纽约总领馆工作人员说:“中国出版社的图书很难进入西方人的书店,我们能做成这样非常难得。文化交流需要细水长流,图书是个很好的传播媒介。”法国拉加代尔公司北美公司的项目负责人表示:“(联展)在重要市场的零售网络,向忙碌的北美人介绍了一个生机勃勃、独一无二的中国。”在巴黎北区火车站,仅几天就卖出十几本中国文化的图书。“于丹的关于孔子著作的书是我们书店的畅销书。”这位不苟言笑的书店负责人认真地说。

  王有布一直记得,在法国一家博物馆门口,遇到了一群法国中学生。一位女孩在同伴的鼓励下,有些生涩地说:“你好!”她说,父母说学习中文会让她有好的未来。在位于塞纳河畔的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主管朱民老师说,这里不仅开设不同水平的汉语课,还开设了书画、气功、养生、民族乐器、茶艺等课程。这些收费的培训现有学员800多人。看了“阅读中国”活动的图书后,他们希望邀请图书作者到那里举办讲座,举行图书展销,让中国文化的传播内容更丰富,途径更立体,效果更深入。

  面对此次展销中儿童类、语言类、文化类等相对浅显的读物更受欢迎的情况,王有布坦言:“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必定是由浅入深的过程,中国作家也需要逐渐地以群体亮相世界,我们还将策划推出语种更丰富的中国图书。我们愿意做‘文化走出去’中的泰山挑夫,让世界领略中国文化之美。”

>华文教育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