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汉语受冲击如何突围?

2013年03月25日 10:34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在刚刚结束的2013年全国“两会”上,一些政协委员对于汉语的现状表示了担忧。他们关于汉语的提案引发了社会上对于“汉语受到冲击”这一问题的讨论。许多人认为,过于重视英语教育,忽视母语汉语的学习而导致汉语应用能力整体下降;还有人打出了“拯救汉语”的旗帜。

  观点各异,殊途同归

  汉语是否受到了强烈冲击?国人汉语水平下降因何造成?汉语的困境与英语教育是否有关?面对这些问题,网络上争论纷纷,观点不一。

  言辞激烈者不乏其人。一些人认为,汉语受到极大冲击,与过分强调英语教育有直接关系。不少人提出应减少英语课在教育中的比重,甚至取消英语四六级考试。有网友在微博上说:支持取消四六级!大多数专业不需要英语,而且国语没学好还学外语?汉语是母语,是这个国家的根!母语被外语取代,悲哀!

  不少网友调侃,英语四六级如此折磨我们,就该给外国人考汉语四六级!并就听力该如何考设计出一大堆题目。当然,这其中有玩笑的成分,但也反映出中国学生对汉语和英语地位不对等而产生的不平衡心理。今年2月,有名人微博吐槽中国的美术学院招生:英语不好但专业素质高的人才进不去,难道是中央美术翻译学院吗?网上也出现吐槽中医考试因过于注重英语水平而导致一批英语不好的中医人才不能够得到继续教育之事。

  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大三的刘同学觉得,自上大学以来,自己的汉语水平一直在下降。她告别语文课已经很久,现在拿起笔来,写出的文章干涩无味,自己都不愿读。但在汉语水平下降的同时,却还要准备英语等级考试,因为找工作时许多用人单位会要求。

  在许多人将矛头指向英语时,也有人反驳。

  网友William大熊说:坦白说,学得好的人,汉语、英语都能学好;学不好的人,只学汉语也学不好。汉语突围什么的纯属扯淡。

  复兴论坛网友说:从汉语语言文化博大精深的文化魅力以及人类文明进步的长远意义来看,国家应该出钱在国外多多创办汉语学校——但不会外语,怎么给外国人讲课呢?

  人们虽然各持己见,但有一个共识:保护好我们的母语汉语,让每一个中国人的汉语水平都能达到不给祖国丢脸的地步。

  冷静思考,从我做起

  其实,无休止的争论不会起到多大作用,是该冷静下来的时候了。既冷静下来思考,也冷静下来应对。

  汉语博大精深,生命力顽强,它不会因某种外语的冲击而毁灭。然而这并不代表国人的汉语水平不值得担忧。

  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系的张猛教授指出,现在正式出版物、影视字幕、网文微博上错别字比例之高,史无前例;同时,辞不达意、造句啰唆等不良语言现象泛滥。汉语受到的冲击并非单单来自英语,是现代科学知识教学模式冲击了汉语的经典教学模式。

  汉语的经典教学模式以识字为本,以背诵为基,以贯通为旨;它讲究的是十年寒窗,了解汉语汉字的历史和系统,活用妙用,终生受益。现代科学知识教学体系无法给汉语汉字足够的教学时间,却又不能摆脱这一交流工具而改用他种语言文字,所以渐渐形成了“用多少学多少”的实用主义教学模式。以实用主义态度对待汉语汉字教学,把其当成学习现代科学知识体系的“敲门砖”,偏颇、粗疏也就在所难免。这是导致汉语受到冲击的主要原因。

  对此,张猛教授给出了几点建议:其一,承认汉语汉字能力是一种特需才能,精通汉语汉字的人是一种特殊人才,需要长期的、专业化的培养。其二,有条件的单位,要配备汉语汉字顾问,如同配备法律顾问、财务顾问一样。其三,特需人才,特殊培养,要容得下偏才。汉语汉字顾问的培养应充分借鉴经典教学体系。

  既然每个人都意识到了保护汉语的重要性、都热爱汉语,那么,与其无休止的争论,不如从我做起,主动地学习汉语,运用汉语。如,在校学生可以选修汉语相关课程,也可以自觉地博览古今经典,体会汉语的魅力。当然,增加汉语、汉字在教育课程中的比重也是必要的。如果每个人都能自觉、主动地做到这一点,那么,任凭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汉语自在我心,地位难以撼动。

  链接

  全国政协委员胡刚建议,中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应加强汉字、汉语应用问题的考试。他说,作为研究生导师,不论是在培养博士、硕士,还是在修改论文过程中,“汉字、汉语”的语法问题是让他最头痛、最痛苦的事。

  全国政协委员王新陆建议,高考让考生根据自己的条件和环境,自由选择到底考英语还是考古汉语。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院长张树华说:“学生学习英语使整个中国的教育质量遭到毁灭性打击,汉语也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

【编辑:范超】

>华文教育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