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华裔教授谈美国中文热 从另一侧面见证中国崛起

2014年04月23日 13:5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4月23日电 蒋勤是美国《侨报》特约记者,留学美国获理工科博士学位,目前是德州某社区大学工程系的全职教授,曾在中文学校担任中文老师。对于美国的中文热,蒋勤深有感触。近日她在美国《侨报》撰文分享了她曾经的教学经历,文章摘编如下:

  我留学美国所读的某州立大学位于中西部一座20多万人的中等城市,上世纪90年代末,当中国留学生们在中文BBS论坛上为下一代ABC孩子是否要学中文而争得面红耳赤之际,谁也料不到没过多少年,那个连华人超市都没有的地方,居然开起了大学和中国合办的孔子学院,许多美国孩子和美国成年人都来修课,正正规规学起了中文。

  当年BBS论战中,我自然是力主让华人孩子学中文的那拨。对立派高举的是入乡随俗的大旗,认为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华人孩子生在这长在这,就是以融入美国文化为首要任务,中文派不上用处,学了有何必要?论战到后来我越发势单力孤,无奈抛出一句:“母语母语就是母亲说的语言,我是孩子的母亲,我说的中文语言就应该成为孩子的母语!”结果被对方指责我是不顾孩子前程、光顾自己感受的自私母亲。

  现在用不着我来证明什么了,因为当年的反对派们如今都忙不迭地把孩子送到周末中文学校去了,每年暑假都想办法陪孩子回国一趟。等孩子的中学里开设可抵大学学分的AP中文课时,很多家长都会喜滋滋地让孩子选修中文,想着不用花多少力气就可稳拿学分。等到孩子要考大学了,更会鼓励他们参加SAT专科考试里的中文,指望轻松拿满分之后里就可在入学申请里自我吹嘘是精通中文的国际化人才了。

  依然记得当年大学城中文学校刚成立时的情景,老师和学生都不多,教室是免费租的大学校舍,学费也是很低廉的2小时5美元。2002年,我和校长商量办一个免费的幼儿班,两岁以上的孩子就可以来。这个班果然建起来了,我教孩子们唱歌做游戏,还做了不少动画儿歌放在网站上,我自己的儿子,也得益于这个幼儿中文班,和小朋友们一起说说唱唱,培养了兴趣,打下了很好的中文基础。

  不过我真正领略到中文在美国的热潮,还是2007年初来到休斯顿以后。这里不仅有华文报纸、华文电视、面向华人子女的各种中文学校,主流社会的中学大学都开设了中文课,面向社会招聘具备德州中文专业执照的教师,在市区中心的公园里,孔子的雕像巍然矗立,报纸上也越来越多关于引中国投资来德州开厂的新闻。在这么一个环境下,我的孩子和中文的熟悉亲近可谓浑然天成。

  我一来休斯顿就进入了一所将近2000人的中文学校,先在西北分校教老美成人学中文。我那班的12名学生里,除两位中学生就是为了自己校外再进修中文相对目标单纯,其余的社会背景可谓五花八门,学习目的也各不相同。有找的老婆或女友是华人,有领养孩子是华人,有对华做生意的,有同事老板是华人,有自己是华裔但半点不会普通话的,更有就是觉得学中文时髦的……所以我那班非常热闹,教材用的是汉办提供的《快乐汉语》,但更多时候陪他们聊天都来不及,中文热可见一斑。

  后来因为两个孩子都在总校学中文,我如愿以偿挤进了总校当老师。说来休斯顿也是个人才济济之地,我们校长手上应聘中文老师的求职者简历就有一大摞,很多都是国内小学的优秀老师,这么一比就显得我这理工科出身的有点不正宗了。好在我教的是学前班小朋友,哄孩子我还是很有一套的,为了鼓励孩子们来上课并认出上一课的字,我每五周在课堂上开小店,让孩子凭积分来换取小玩具小礼品等等,平时的小恩小惠也少不了,所以孩子们学得都还不错。

  他们最喜欢一个过城门的游戏,浑然没有意识到我是让他们齐声背诵儿歌作为游戏节拍的。所以孩子们对课文差不多倒背如流,彼此的差距就体现在认字上面,而认字就必须靠家长平日里配合了。如果遇到和我一样认真上心的家长,那孩子学前班上认的字压根就不比一年级的小朋友差,曾经我3个学生就硬碰硬中文跳级成功并且保持优秀,让我也倍感欣喜。但如果家长平时不帮孩子复习,那孩子过了一周就跟记忆清零似的,一脸茫然地啥字都认不出。为此我牛脾气发作,紧盯家长不放,害得几位家长被我说怕了,到后来回回上课之前赶紧突击帮孩子认字卡。因为我每次随机抽四张,认出三张就行,这些积分相加,小店开张时,谁的积分高谁就能排在前面先挑奖品,绝对和孩子切身利益相关。

  写到这我不由联想起几周前收到的一封EMAIL,是我们当地诚信产权的林富桂律师发来的。我几年前就是因为要给自己买房才去考了房地产经纪的执照,房子过户时特地精挑细选了她来办理。后来熟悉了她有时会要我帮忙翻译一些东西。这封EMAIL里她说4月中旬要跟随国会的格林众议员访华,她找人翻译了2009年由格林提出并得到国会高票通过的“尊孔法案”,让我帮忙看看译文是否正确。我这才头回知道我们的孔夫子居然在美国得到了这么多的尊重和认可。

  不管怎么说,我所亲身经历的这一切,确确实实从另一侧面见证了中国的飞速崛起。我们这一代从出国潮到海归潮,经历了世界格局的显著变化。现在随着全球化的进程,熟悉海内外文化而在其间来往穿梭的“海鸥”更是成为新趋势。倒不是说我们也非成为“海鸥”不可,但倘若具备“海鸥”的本领,那就胸有成竹、有备无患。衷心期盼我们的下一代能掌握多种语言,精通中西文化,在地球村里自由翱翔。(蒋勤)

【编辑:于小喆】

>华文教育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