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杜吹剑:保持汉语纯洁性,何错之有

2014年04月28日 10:25 来源:环球时报 参与互动(0)

  日前,《人民日报》先后刊发《外来语滥用,不行!》、《“零翻译”何以大行其道》等报道,引发社会关于汉语纯洁性的广泛热议。

  保持汉语纯洁性,按理说不应该成为一个问题。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天然载体,爱护母语也是这个民族的天赋权利,这在当今世界,亦是共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学习母语是一种权利”,并把每年的2月21日定为“国际母语日”。而且,因为汉语是意音文字,既表音也表意,与只表音的英语不同,在汉语中掺入英语,肯定会破坏汉语的纯正性,丧失独立性。文化交流必须以我为主,保持汉语的独立性,乃理所当然之事。

  对这个话题的众多批评声音,主要集中在汉语的粗鄙化和“党化语言”,即都认为由于文字改革和意识形态,汉语早已不再纯洁,因此《人民日报》谈这个问题没有意义。需要指出,在讨论这个问题上,反对者偷偷转移了话题,保持汉语纯洁性与汉语的粗鄙化,这完全是两个不同性质的话题,一个是说语言形式,一个是说语言内容。话题转移后混淆视听,不知是有心,还是无意?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主体性的重要体现,关涉一个民族的文化认同和国家安全。比如法国规定法产商品的商标必须使用法文,俄罗斯甚至把保护母语纳入了国家安全战略。因语言文字差异而带来国家分裂隐患的,典型者是加拿大说法语的魁北克省。受此刺激,使得多民族移民国家美国产生“魁北克忧虑”,近年来开始不断采取措施,强化对新移民的英语同化。

  汉语中掺杂英语这种现象,表面看是犯懒,深究则是文化不自信。先人能翻译出禅、民主、飞机,后人就对CPI、WiFi、VIP无能为力了吗?不是能力不够,而是信心不足。古人对来自印度佛经的翻译,就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要重建文化自信,政府必须负起责任,将语言文字问题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研究制定语言翻译指导性规范,并带头执行,

  同时,语言的纯洁与优美,有赖于对古代经典的温习体会、优游涵泳,方可提高品味,锤炼文采。这就需要固本强基,在国民教育中增加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尤其要在中小学专门设立中华经典课程,选拔公职人员应考国学经典等。如此,中央提出的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才会有载体,方能落到实处。(杜吹剑 作者是首都师范大学儒教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

【编辑:范超】

>华文教育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