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IBM大中华区董事长:人工智能有泡沫,但需求已经爆发

2017年04月19日 16:28 来源:国是直通车 参与互动 

  人工智能已经在改变哪些职业?

  人工智能(AI)最被人们知晓的功能,是它能陪你下棋,下得还挺不错。

  但如果就此将它当成一个玩伴,就太浪费了。人工智能在电子、能源、教育、汽车、医药、高性能材料等领域已经进入“商业应用”阶段,中国制造乃至中国经济转型可能在这一领域实现“弯道超车”被寄予厚望。

  “我们今天讲“人机同行”,最重要的是表明认知计算技术,或者大家所熟知的人工智能已经全面进入到商业应用阶段。”IBM大中华区董事长陈黎明对“国是直通车”记者表示。

图为IBM大中华区董事长陈黎明。中新社记者 肖欣 摄

  国是直通车:人工智能(AI)机器人除了会下棋,还有哪些与我们生活切实相关的应用?

  陈黎明:比如说在医疗健康领域,在日本有一个60多岁的女性,被认为患有不可治愈的白血病。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他们求助人工智能Watson认知医疗。经过十分钟的搜索,Watson就得出可以治愈的结果。这个病人后来得到了救治。

  再比如说针对中国的环保需求开发的“绿色地平线”项目,就是要解决空气污染、预测及管控的问题,这个系统目前可以做到提前十天预测天气状况,达到街区级的精准度。

  所以需要强调的是,现在人工智能已经离开了仅仅是“人机对战”这种娱乐喧嚣,当人工智能全面进入到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后,对社会带来的价值和影响将会有很大不同。

  国是直通车:当下国内人工智能或者机器人行业有泡沫化的趋势吗?

  陈黎明: 人工智能经历了60年的发展历程,出现过泡沫,也出现过低谷,这一波浪潮跟过去几次确实有所不同。

  一是计算能力的大幅提升,使得人工智能有了科技支撑;

  二是大数据的出现如果没有足够的数据,要想成就人工智能非常难。也正是因为数据量大到一定程度,传统的计算已经没有办法解决,所以我们就需要人工智能或者需要靠认知计算来解决这方面的计算能力;

  三是行业应用实际需求爆发,需求会导致人工智能进入到生活跟工作各个层面。

  当然,这当中有的公司真的是在做人工智能,也有边吆喝边学习的,都不足为奇。毫无疑问的是,人工智能已经进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层面。中国具有全球最大的数据储备,并且已经在人工智能领域成为全球最活跃的市场和创新基地之一。

以IBM Waston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正在重新定义人类的行业和职业。中新社记者 肖欣 摄

  国是直通车: IBM在中国设有研究院,我们了解到很多技术实际上是中国这边研发,然后反向拓展到全球市场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陈黎明:刚才提到的“绿色地平线”项目就是非常典型的案例。要预测空气污染,影响因素非常多,无论是地形地貌、温度、湿度、风向、风力、地面交通、工厂排放、农业活动、老百姓出行,都会对预测产生很大影响。要达到“提前十天预测”的精准度,在技术上非常困难。这项技术就是由IBM中国研究院研发的,已经输出到南非、印度以及其它一些国家。

  我们中国研究院是IBM全球12个研究院之一,一说是中国的研究院,大家自然而然有一些好像要打打折扣,其实不是,中国人很聪明,中国的科学家非常聪明,有很多科研成果在世界上是领先的。

  我们认为,中国的高科技发展进入了一个爆发期。作为一家在华经营超过三十年的科技信息跨国企业,IBM在实践中也能感受到这一点。

  国是直通车:哪些要素促成了中国高科技的爆发?

  陈黎明:一是今天中国对于科技的“胃口”大大提升了,靠科技解决问题的意识越来越强烈,投入也大幅度提升。中国科研投入2006年起就是世界第二,预计到2020年追评美国,科研投入对GDP的占比2014年就超过了欧盟。

  其次,中国市场对于科技的“品味”也大大提升了。现在中国市场需要全球最先进的科技成果,甚至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策源地。IBM在中国的银行、软件、半导体等行业跟合作伙伴在做的一些创新和探索,已经是世界一流水平。

  我特别感触深的是中国的年轻人,他们的知识水准和创新能力正在快速的升级。

  国是直通车:科技创新对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意义?

  陈黎明:中国经济经过30年的高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这样的高速发展确实也付出一些代价,产业升级升级换代调整势在必行。国家的经济转型和企业的转型其实有惊人的相似性,道路永远不是简单和平坦的,会有颠簸和蜿蜒曲折,这一点大家应该有非常清醒的认识。

  从转型角度说,中国在过去几年提出众多经济转型举措,比如供给侧改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能够看到国家层面在这次转型中所下的决心。

  从创新的角度说,目前很多创新都是围绕着在商业模式上的创新,科研投入总体来说占社会投入的比重相对较小,在科研投入当中再细分的话,在基础研究方面的投入相对于应用研究占的比重跟发达国家相比依然还有很大差距。

  如何让创新真正变成转型的核心部分、关键部分,值得我们去思考。一个经济体如果仅仅是靠商业模式来转型,或者仅仅是搞虚拟经济,我觉得是值得商榷的。

  中国经济发展的后劲,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我们能不能在环保、医疗卫生、养老、教育等民生领域取得大的进展。科技创新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很多新的手段和机会,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特别重视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尽快市场化应用。

  肖欣

【编辑:刘欢】

>IT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