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AI+写作让编辑“下岗”?现阶段只是“不懂装懂”

2018年05月07日 02:52 来源:科技日报 参与互动 

  和人类PK写作,AI“道行”还不够

  写作是语言的精髓、文化的灵魂,与1和0组成的数据、单词和符号组成的代码看上去格格不入,灵感、直觉和纯熟的语言训练诞生的产物,怎能由数据和代码组成呢?在AI席卷各大行业的浪潮下,写作作为艺术形式的一种,仿佛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孤岛”。

  然而,这座“孤岛”也被AI浪潮“侵门踏户”了。

  近日,某电商平台推出了名为“莎士比亚”的AI写作系统,一秒钟可以“写”出千条文案。业内人士戏言,终于轮到编辑“下岗”了。

  AI+写作真能发挥出这么大的魔力吗?

  别慌!“莎士比亚”是款“文案处理器”

  据该电商平台发布的新闻稿称,这套系统在借鉴传统NLG和语言模型方法的基础上,基于该平台自身在商品标签和搜索数据库层面积累的大数据,从句子层面做结构解析、训练模型和语言生成,从而能够一秒钟“吐”出千条文案,并根据用户不同的需求自主选择各类行文风格。据介绍,该系统还能根据用户对文本的选择实现机器算法的优化。

  然而该系统一面世就遭到了网友的吐槽:“既然能智能写文案,能不能智能刷好评呢?”“人工智能+文案,是千人千面还是千人一面?”

  对此,该系统负责人表示:“传统人工创作费时费力,尤其是电商平台‘大促’期间,时间紧、任务重,很多商家修改页面时往往捉襟见肘。这套系统就是为了极大地赋能商家,提高效率、降低人力成本,逐渐实现机器写文案、系统排版页面。”

  显然,这套系统的主要应用场景是商品文案写作,离写诗、做文章这些人们想象中AI写作还有很远的距离。记者找到了一篇由人工智能写作的文章,虽然看起来逻辑通顺,但其主要内容均来自于新闻媒体的一篇专访稿件,机器所做的工作,仅仅是对稿件进行了删减和截取。

  “事实上,AI技术应用于写作仍有相当大的局限性。”拓墣产业研究院分析师林贞妤告诉科技日报记者,“AI写作需要输入大量某特定类型的文章数据,进行机器学习训练,付出包含时间和金钱的训练成本,才能让AI学会某一类文章的写作模式。”从某种程度上看,该系统更像是丰富的文案数据库,可以根据不同的风格,向用户推荐更适合该商品的文本。

  有局限:只能在特定领域“展神威”

  AI对艺术领域的“侵门踏户”可不是第一次了。谷歌曾利用AI创作一幅油画作品,最后竟然卖到了8500美元。在一项测试中,AI创作的画作成功“欺骗”了超过半数观众的眼睛,使他们误以为该作品是由人完成的。

  在AI写作的道路上也不乏探索者。2016年,一款AI机器人曾参与了当年高考作文的创作,但成绩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两篇文章行文风格磕磕绊绊,句子之间逻辑也欠通顺,用词单调重复,仅有几个句子被认为有点“文艺范”,可惜在上下文结合的过程中,也失去了韵味。事实上,日本也曾经使用AI参与过升学考试,积累了多次失败经验后,已经能够达到大学入学的水准,然而其擅长的也是数学、历史等学科,但在语言处理能力方面非常一般。

  但在消息新闻写作、报告类数据采集等方面,AI写作则获得了不小的成功。2007年,美国一家公司就推出了新闻编写软件,用于撰写财经类和体育类新闻稿件。只要导入最新的数据,每分钟最快可生成2000篇报道。近年来,我国媒体也陆续开始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新闻写作。

  林贞妤表示,要让AI学会写作,必须要锁定某个特定应用目标,进行大量资料搜集和模型训练;训练范围拉得越大,则训练的成效与精确度往往会越差。“因此,目前AI技术只能在风格类似、词汇量使用范围较小的领域完成文本生成,比如天气预报、财经新闻等内容,AI可以很好地输出相关报道和消息。但对于那些风格具有创新要求、情感描述丰富的文章,AI就无能为力了。”

  待进步:现阶段只是“不懂装懂”

  “现阶段,我们使用较多的还是NLG(自然语言生成)技术,以该平台人工智能系统为例,它套用了大量数据积累下来的模板,而且最终还需要人工参与对其进行校正。”清华大学苏研院大数据中心主任林辉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更重要的是,人工智能现阶段只是“不懂装懂”。“这和我们的语音处理方式一样,机器通过大数据分析,学会了某些词汇、字句可以连在一起使用,人工智能写作出来的内容,只是让人看上去认为机器已经了解了其中的含义,但事实上机器并不知道。”林辉说。举例来说,就像2013年上映的人工智能科幻电影《Her》一样,当女主角说出“我爱你”的时候,她只是发出了音节,却完全理解不了背后的情感。

  林辉介绍,受技术的限制,当下的人工智能+写作整体还比较初级,一方面需要人力的参与;另一方面,机器在自然语言处理、理解方面都还存在着障碍。从目前来看,AI写作的主要目的也并非是替代人力,而是作为人的助手,协助人们处理一些繁琐、重复的劳动。有新闻学系教授也撰文表示,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将是有明确规则的智力劳动,但在新闻领域,深度报道、新闻评论等需要创造性思维的部分,将是人类进一步深耕的领域,这是机器所无法取代的。

  本报记者 杨 仑

【编辑:左盛丹】

>IT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