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创新联盟仍需国家强力支持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IT新闻
    存储创新联盟仍需国家强力支持
2010年05月19日 09:50 来源:科技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当前我国存储产业形势严峻,企业内部恶性竞争,面对国际企业缺乏竞争力。尽快突破高性能海量信息存储系统关键技术,大力发展我国自主存储产业刻不容缓。

  存储业迎来重要战略机遇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信息呈爆炸式增长,传统的以计算为核心的信息系统正逐步转向以数据为核心。作为数据保存场所的存储系统,已从计算机、服务器的附属设备成为支撑信息系统运行的核心设备,成为关乎国家信息化建设和保障信息安全的关键装备。

  科技部在863计划信息技术领域安排部署了“海量存储系统关键技术”重大项目,并结合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批准存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为首批36家试点单位之一,目的就是要突破高端存储系统的核心关键技术,实现我国存储产业由技术依赖向自主创新的历史性跨越。

  存储产业是关系到国家政府部门以及各行业信息化数据安全的核心组成部分,如果关键存储技术长期被国外厂家所垄断,对我国的信息化安全,势必会带来很多的发展隐患,也不利于我国自身存储产业发展的长期目标。与此同时,中国存储市场的规模已经突破百亿,其产业经济的价值日益凸显。但是中国存储产业还存在不少问题,其中之一便是对核心技术的把握能力较为薄弱,但我国存储产业也正处于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如何紧紧抓住这个战略机遇期进行突围?业内人士认为,必须改变各自为战的局面,加强在产业层面的协作,这也是联盟成立的初衷之一。

  存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浪潮集团高级副总裁王恩东表示,作为首家国内权威的联盟组织,联盟将在战略层面建立紧密连接的共同体,规范存储国家标准体系,高效推进存储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产品创新,整体推动我国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同时,依托联盟成员的创新能力提升,加强产学研合作紧密度和实施成效,共同开发、共享核心技术,解决单个企业解决不了的问题,降低创新的风险和成本,促进联盟成员的共同进步。

  据王恩东介绍,存储联盟将根据国家总体规划,遴选一批联盟项目,加快存储领域关键技术、核心部件及重大产品技术创新研究中国存储市场的独特需求,从中国的实际应用出发,将产业内合作伙伴纳入到项目中去,通过自主创新打造一批符合中国用户需求的存储项目。

  产业联盟任重道远

  一个产业的发展,不是国内某一家企业或科研院所能够凭一己之力就能推动的。

  一条产业链上的产、学、研、用等上下游相关方,以一定的契约结成联盟,共同研发关键技术、制定技术标准、开发市场等,就是所谓的创新联盟。王恩东表示,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涉及产学研结合机制、产业技术创新模式、科技投入方式等多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实际上是体制创新与技术创新相结合的系统工程,需要积极摸索,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

  存储产业的发展涉及到从基础协议开发,国际、国内的技术标准遵从,产品的架构设计、实验、开发,批量生产,以及最终得到用户市场的接受和认可。当前我国存储产学研结合的水平不高,简单项目合作多,战略层次合作少,单向委托多,双向互动少,各方积极性尚未得到有效调动,合作的组织形式松散,运行机制不健全,创新成果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得不到保障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部分重点产业对外技术依赖的现象仍然相当严重。从现实来看,科技力量集中在大学和科研机构,企业创新能力十分薄弱,企业和产业的技术创新迫切需要社会各种创新要素持续稳定的参与。

  业内人士认为,国家在引导产学研用的结合上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但这种产学研用的结合具有很强的临时性,并不利于新技术的应用和延续发展。所以,需要一个组织能够将这些资源有机的整合到一起,形成合力。存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正是以重大项目为牵引和载体的支持形成,这就要求联盟以承担项目或者说通过重大计划项目支持来实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健康发展。

  我国在存储产业发展上全面落后,高端存储系统基本上是国外的,不仅需要一步一步去突破,还涉及跨领域协作。这也是联盟起到的作用,如果相互之间不通气,就很难形成一个产业链条,不利于产业的健康发展。

  国内企业要跳出原来的发展模式,进入到芯片、软件、高科技行业里,面对的是非常强的垄断,这个垄断不仅仅是某一个产品的垄断,或是某一部分的垄断,而是整个产业链条上的垄断。国内任何企业想去打破这个局面,面临的困难都难以想象。产业联盟使这个僵局的打破成为可能,但产业联盟的发展难度仍然很大,需要国家的强力扶持。

参与互动(0)
【编辑:左盛丹】
    ----- IT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