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工场"遭遇创新工场 李开复热引发升温——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IT新闻
    "创业工场"遭遇创新工场 李开复热引发升温
2009年09月11日 13:37 来源:中国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刚刚从谷歌离职创办旨在帮助年轻人创业的“创新工场”的李开复正引发群体效应。

  据悉,李开复创办的“创新工场”的投资模式是这样的:由母公司投资团队搜集项目、招兵买马,打点一切,再招聘创业者,分给其项目、人马和资金,一年后更劝其脱离独自发展。李开复计划一年分离出5个公司,10年培养出500至1000位会创业的“精英”。

  其实,创新工场的模式在国内并非没有先例。无论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牟其中的“平稳分蘖”模式,抑或是数年前由优酷总裁古永锵引入国内的“搜索基金”模式,都与“创新工场”有几分神似之处。

  经典的搜索资金的操作模式是这样的:在前期,公司绝大多数的人员、财力都集中在寻找、收购或自己开发项目,在孵化出合适项目后,再转向进行项目整合及业务运营,同时吸引更多的风险投资以及基金进入,通过合作投资来规避运营初期的风险,最后一步则是谋求进一步融资或并购、上市。

  不同于天使投资、风投以及创投的只投资不管理,搜索资金由于深度介入公司运营,可以屏蔽掉不少业务风险。

  优酷的古永锵此前也是采取这个模式,通过合一网络最终孵化出优酷,只不过,古永锵在运营优酷之外,分身乏术,没有在去孵化别的项目。拥有更开阔视野和资源的李开复的创新工场,料不会重蹈此覆辙。除此之外,与创新工场模式类似的模式也不乏其例。中国创业就业网就是个典型例子。

  记者获悉,中国创业就业网旗下的“青联创业孵化器”,亦称“创业工场”,与创新工场的名字颇为巧合。该平台由狮子基金、青联投资公司共同投资,旨在以中国创业就业网为枢纽,一网集成创业项目库、创业孵化器系统、创业行动、广告服务、青联商学院、青联培训、职业技能、招聘求职、会员卡服务等10余个项目服务模块内容,成为“创业资源集成的综合服务提供商”。

  与单一的创业或就业行业网站不同,中国创业就业网业务涉及创业项目、创业孵化、商务培训、技能认证、优势媒介、招聘求职等产业链不同环节。所有的版块设置,都以给不同阶段的创业者培育创业者创业能力为核心诉求。

  记者辗转采访到了中国创业就业网CEO马玉峰,他表示,有别于李开复的“创新工场”, 中国创业就业网的“创业工场”涉及从项目孵化到前期投资、到创业、就业人才培训等一系列环节。其中,在孵化环节,“青联创业孵化系统”分作十个独立板块,分别是:报名测试板块、专家筛选板块、激励培训板块、培训测试板块、拓展培训板块、沙盘模拟板块、商业模式板块、创业之星板块、薪火相传板块和永续经营板块。每个板块都有具体的创业帮扶措施,共同构成完整严密的创业帮扶系统。

  马玉峰表示,创业工场是一个全新的创投模式。目前,在中国创业者通常要面临很多挑战,比如,缺少创业和管理经验、欠缺初期启动资金、难以吸引卓越技术人才加盟等,诸多因素使得创业成功率并不高。而创业工场的创业投资模式,建立在“青联创业孵化系统”的基础之上,项目库由创业专家导师、投资及行业专家共同把关审核,联合金融机构、项目企业及创业智库为创业者提供一站式服务,直至项目成功孵化。

  马玉峰还透露,作为整个创业就业链条的关键一环,目前培训服务交易也是公司核心业务之一。所谓培训服务交易,就是将各类培训机构与有培训需求的地方市场进行对接,从中中国创业就业网不光解决了创业与就业之间的对接问题,也为所孵化项目积累了大量人才。

  据悉,目前培训收入和广告收入是中国创业就业网的基础收入来源。创业工场则是公司种子业务,目前正处于投入期。尽管创业、就业服务当前依然是以政府机构为主导的公益服务项目,但依靠市场化的运作,中国就业创业网平台上线一年多来,营收已超过数千万元。正因如此,马玉峰打算将该模式进一步复制到北京、河北、上海、浙江等地。

  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创业就业网的创业工场模式在国内尚属首创。创业就业虽然带有社会公益性质,但从李开复、柳传志、郭台铭等投资界大佬纷纷看好该行业来看,其市场前景极为广阔。

  不过,无论是创新工场也好,创业工厂也好,都有一定风险,就是如何能确保自己所孵化的公司能够变现、被收购或上市。因为创业公司的运作并非仅有创新的模式、产品、技术就够,资金、研发、管理、销售等环节,有一个环节出问题,就可能满盘皆错。这可能是李开复、马玉峰们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 IT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