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莱克斯空调噪音大遭退货 恐是设计缺陷所致——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IT新闻
    伊莱克斯空调噪音大遭退货 恐是设计缺陷所致
2009年07月27日 09: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夏日炎炎,空调再次迎来了消费旺季,销量的大增也让质量问题更加突出。近日,有消费者王先生向中国经济网反应,自己新买的伊莱克斯空调噪音大,多次修理未能改善后,决定向厂家退货。

  6月份,王先生趁着空调促销活动正打得火热,买了一台伊莱克斯空调,没想到没过了一周,就开始出现噪音。

  “作宣传时明确表明是静音的,刚买回家时还好好的,没有太大的声响,但没到一周就出现噪音,室外机开始特别大的嗡嗡声,夜晚里使人难以入睡。”王先生说。不胜其扰的他在发现这一情况,立刻拨打了伊莱克斯的客服电话。在维修人员上门修理过后,空调短暂地恢复了正常,但没过多久又一次发出噪音。“下午刚刚修好的,到了晚上又开始嗡嗡了。”

  王先生第二天又致电伊莱克斯,开始进行第二次修理。但情况依然未能改善,反而更严重了。“不止是室外机响,室内机也开始感觉不对劲了”,王先生说。他认为一般的空调肯定都有一定的噪音,比如氟利昂走动、出风口的声音,但现在出现的噪音明显感觉到是内部零件的异常声音。

  在场的修理人员的解释是,室外机压缩机震动导致原本固定的连接管松动,因此随着压缩机震动开始一起震动,相互摩擦产生了比较大的噪音,应该是设计的问题。“要想达到一点声音都没有不可能,这个型号1.5P的声音就是大一些,顾客投诉的也很多,不然就只能退货”。无奈之下,王先生选择了退货,改投了其他品牌空调。

  提起伊莱克斯,很少有人会想到空调。记者在一家卖场,向销售人员询问该品牌的空调,时,却被告知:“我们这里不卖这种杂牌子。”而其实伊莱克斯空调曾出现在中国市场过,不过却是一场伤心往事。今年是这个来自欧洲的品牌在中国市场“销声匿迹”6年后首次浮出水面。该品牌曾于2001年进入中国市场,但一直摇摆在高端路线于低端路线之间,2003年终于因出现严重亏损而在关闭了杭州空调厂。2009年,伊莱克斯彻底地砍掉了以长沙冰箱工厂为代表的中低端生产线开始向高端转型,新推出的空调产品也定位高端。但开拓市场必须以用户为本,以质量为根。高端产品更是要以优秀的设计和完美的质量为支撑,才能永久的赢得用户的芳心。在这一点上,伊莱克斯或许还应更谨慎一些。

  消费警示:变频空调不一定省电省钱

  变频空调无疑是今年空调业最热炒的概念,这也是卖场销售人员极力推销的卖点,变频空调是否比普通定速空调更为节能、更加静音呢?

  目前,1.5匹的变频空调售价均为3000元以上,普遍比定速空调贵1千元以上。促销员称,变频空调既省电又环保,而节能等级为五级的变频空调大致相当于节能等级为三级的定速空调。与定速空调不同,变频空调使用了“变频器”,可以根据房间情况自动提供所需要的制冷量,当室温达到期望值后,空调主机就以能保持该温度的恒定速度运转,防止室内温度大幅波动。而普通定速空调的转转速度始终不变,达到预定温度时停止工作,当室内温度发生变化时才再度开工。另外,定速空调经常停止工作,每次重新启动时耗电量会很大,而变频空调则会自动调节转速,从而达到省电的目的。

  对此,中国家电研究院的专家则认为,在目前技术条件下,变频空调器的省电效果尚待证实。在节能效果上,变频空调必须保证连续开启8~10小时以上,才能体现出比高能效定速空调省电。变频空调主要针对使用空调时间长的地方。比如在南方使用空调的月份多,其开停机的次数少,使用变频空调节能效果比较明显。但是在北方,由于冬季有供暖设施,所以一年中只是夏季使用两个月左右,多数时间闲置,使用定速空调更经济。此外,对于一般双职工家庭,白天家里没人使用空调,下班回来再开,体现不出变频空调连续调节功能的优越性。而在频繁开启状态下,变频空调并不省电。因此,变频空调一般适合办公室、网吧等需要长期开启空调的用户,而普通家庭用户更适合高能效定速空调。

  另外,变频空调在政策方面也并不讨好,消费者因此也难以享受到更多优惠。与四年前缺位国家实施的空调能效新国标一样,变频空调目前仍未被国家纳入节能补贴之列。根据国家颁布的《能源效率标志管理办法》,空调的能效等级共分5级,1、2级的为节能空调,能耗等级为1、2级的定速节能空调能享受国家财政补贴。记者在卖场上看到,有政策补贴标识的节能空调都是定速空调,每台补贴多达500元。业内人士表示,定速空调的节电效果能测量出来,但是变频空调则无法准确测量,因此难以获得补贴。 (记者 秦音 实习生 钟侃清 罗静)

【编辑:刘霏
    ----- IT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