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dif]-->
1月24日
百度全资收糯米,加强O2O领域的布局。
如今的移动互联网虽然看起来荒凉,但早已成为PC巨头们“眼中钉”,即便看不清形势也要先下手为强,出手绝对的“稳准狠”。【详细】
有人说,巨头的日子很舒服,百度手握搜索,阿里坐稳电商,腾讯拿下社交。然而移动互联网正在悄然改变现有格局,使巨头们焦虑不安。【详细】
移动互联网将撬动线下几十万亿元的市场规模,是BAT“独霸”还是第四巨头“浮现”,我们仍需拭目以待。【详细】
  • 百度向左,腾讯向右,阿里犹豫
  • 随着移动互联网热潮兴起,互联网公司开始大规模合纵连横,试图通过投资并购的方式抢占更多、更高的山头,完善移动互联网布局。几轮令人血脉贲张的投资并购战之后,能看到两种截然不同的思路——“全资收购”和“战略投资”。

    全资收购意味着巨大的潜在风险,一般企业很难玩的起,而“不差钱”的百度却满不在乎。作为平台上的腾讯,没必要承担如此大的风险,倒不如战略投资来的轻松自在,生态圈有了,主导权也就来了。而更擅长讲故事的马云则仍在摇摆不定,即想给资本市场“画大饼”,又怕业务难整合,只好顺“心”而做。

    无论是左的激进,还是右的保守,抑或是徘徊和犹豫,从最初的盗版模仿,到现如今的投资并购,蓬勃发展的中国互联网业正愈发和国际接轨。13年百度大手笔收购91,加深了BAT寡头化格局,未来像Facebook重金收购WhatsApp这样的大戏,或许在2014年也同样会在国内再度上演。

  • O2O成为“唐僧肉”?
  • O2O是今年互联网产业的关键词之一,从年初快的打车和嘀嘀打车的补贴大战,到妇女节前后百度糯米和淘宝网的剑拔弩张,实际都是围绕O2O展开。业内人士分析,O2O能将用户与商家资源、互联网生活服务体系有机的串起来,因此,成功布局O2O的企业不仅能获得直接的经济效益,在未来竞争中也将树立先发制人的优势,基于这一点,O2O可堪称互联网行业的一块“唐僧肉”。

    想吃这块“唐僧肉”的公司还不少,但未必大家都有机会,目前涉足O2O业务的企业可分为三大类,一是国内顶尖的互联网企业,主要是BAT三大巨头;二是中小型生活服务类网站、团购网站;三是朝互联网转型的传统企业,例如苏宁云商。不过BAT在O2O领域无疑具备绝对的优势,可以说未来O2O就是BAT三巨头的戏,其他小网站能吃点残羹冷炙就不错了,但即便只有BAT三个玩家,这场O2O大战也是看点十足。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到1059.8亿元,同比增速81.2%,预计到2017年,市场规模将增长约4.5倍,接近6000亿。
人人都想分杯羹的O2O市场,成功岂是那么容易?
  • 错综复杂的中国互联网
  • 在行业的蓬勃发展下,目前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三分天下,BAT未来发展将何去何从呢?

    宏源证券分析师张泽京认为,从被收购的公司角度看,BAT并不是万能的,它们是否能够起到正面催化作用,最终还是取决于被收购企业自身的运营情况。他表示,有些企业即便是有BAT做后盾,但如果没有深知行业、有着很强运营能力的团队,最终也有可能衰落。

  • 频繁亮剑源于恐惧?
  • 截至2014年4月,BAT三家公司的市值和估值已经超过了3000亿美元。但正如10年前的微软曾经咄咄逼人,如今也成了被拯救的对象,互联网时代的无穷变化,令BAT颇为焦虑。

    华兴资本创始人包凡曾说,在未来的商业社会势力中,BAT是一股力量;360、小米这样的挑战者是一股力量,而基于本地生活服务的入口,如美团、大众点评会成为第三股力量。`而且,目前还有更多的公司正在借移动互联网之名之力,联手瓜分传统商业世界。患上焦虑症的又岂止三家,线上和线下的巨头们都要小心。

  • 谁将被拍死在沙滩上
  • 从互联网商业我们可以看到,互联网具有某种颠覆性。它正在挑战工业时代的铁律——规模为王。也正因此,互联网给大量小型企业甚至微型企业提供了生存空间。如果说工业经济时代的规模经济是赢者通吃,那么互联网时代则是“长尾效应”——在每个行业,前几位巨头企业不再是一骑绝尘,后面会拖出一条长长的尾巴,会有成千上万的小企业与之共舞。

    今天,淘宝上的“蚂蚁军团”已让沃尔玛这些大象们感受到巨大压力,明天,这种压力会传导向何方?

  • “第四个巨头”在哪儿里
  • 财大气粗的互联网巨头的种种行径,乐观来看,为创新企业提供了早期发展所需的宝贵资金,有利于它们的做大做强。但不可否认,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帮助它们把可能出现的竞争对手扼杀在摇篮中,逐步将其并入自身的势力范围,从而使得市场很难再出现可以替代它们的产品。在此情形之下,谁还能成为下一个巨头?

    以国内互联网行业的现状来看,目前“人和信息”连接点的老大是百度;在“人和商品”的连接点上,阿里一家独大;说起“人和人”连接点的控制者,腾讯当仁不让……最后这个“人和服务”连接点,谁能牢牢把控住它,谁就有机会成为和BAT三巨头并肩的“第四个人”。

    IT评论员柳华芳曾因一句,腾讯未来在移动端最大的敌人可能是小米,而引发热议。如今,360、京东、搜狗...都有机会在这片新天地里“披荆斩棘”。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中国互联网能遵守自然界的“生态链”吗?
  • DCCI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刘兴亮认为,从腾讯和阿里巴巴近期的投资策略来看,都放弃了控股模式,而是选择战略性入股,这也是为了投资的公司更好发展。
  • 艾媒咨询创始人兼CEO张毅表示,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和法律环境并不鼓励创新,导致BAT等巨头们拼命收购以巩固自己的市场,而非站在创新的角度。“国外互联网巨头对未来各有志向,竞争较为差异化;相比而言,国内的互联网公司同质化竞争严峻。”
  • <style='text-align: center;'>他们在想啥?移动互联网虽然看起来还是荒原,但实际上PC上的巨头们早已经虎视眈眈——想不清楚的就让创业团队先做,一旦看清楚了,绝对出手“稳准狠”。
  • IT评论人士洪波则看衰BAT三巨头的“疯狂并购”做法。他认为国际互联网巨头的眼光要比BAT长远得多,“他们通常会提前对未来技术进行大量储备,待时机一到便可攻占领地。”
  • 互联网独立评论人魏武挥认为,BAT一方面不断试探高毛利业务点,一方面则怕错过了某个未来的高毛利业务点,频频出手投资与收购,不过这也给中小创业团队带来一个希望:我做得好,就可以从巨头那里套现。

  “拔开云雾见月明”用在BAT的收购案例上一点也不为过,在三巨头参与的一个又一个投资或收购案中,初看扑朔迷离,实则为草蛇灰线、伏脉千里,都是经过深思熟虑之举。而未来这样的收购还将不断上演,有媒体报道,阿里去年借的120亿美元除了还债外,拿出手的资金还有许多;而百度、腾讯更是两位不差钱的“金主”,所以最近三巨头频繁出手收购或只是一个开端。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