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科学家主导“甲旁素受体”取得突破 助力治疗骨质疏松症

2019年04月12日 19:0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国科学家主导“甲旁素受体”取得突破助力治疗骨质疏松症
    1型人源甲状旁腺激素受体活化的可能模型。中科院上海药物所 供图

  中新网上海4月12日电 (郑莹莹)全球有超过2亿的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国50岁以上的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9.2%。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消息,中国科学家主导的人源1型甲状旁腺激素受体(简称:甲旁素受体)结构与功能研究取得重大突破,12日以长文发表于国际顶级学刊《科学》(Science)杂志,这项研究成果有助于创制治疗骨质疏松症、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和恶病质等疾病的新药。

  研究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徐华强团队和王明伟团队、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张岩团队以及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Jean-Pierre Vilardaga团队合作完成。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王明伟当天在上海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甲状旁腺是“埋”在甲状腺中的豌豆状器官,分泌蛋白类激素。甲状旁腺激素是一种典型的内分泌激素,80多年前被确定为调节血钙水平的关键因子,对维持机体离子稳态和骨骼健全至关重要。

  据介绍,甲状旁腺激素的基因重组类似物是目前治疗严重骨质疏松症最有效的药物,但只能注射不能口服,治疗过程极其不方便而且价格昂贵,开发有效的口服药物势在必行。

  上述四个团队合作先后突破了受体表达量低、蛋白稳定性差和复合物形成难等技术瓶颈,研究成果为开发治疗骨质疏松症和甲状旁腺激素功能减退症等多种疾病的靶向药物奠定了结构生物学基础,有助于开发小分子口服新药。

  据悉,徐华强课题组赵丽华副研究员和博士研究生马山山、浙江大学沈丹丹博士和美国匹兹堡大学Ieva Sutkeviciute博士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参加这项研究的合作单位还有美国文安德研究所、复旦大学和美国哈佛医学院,经费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科学技术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融合创新基金、诺和诺德?中国科学院研究基金和中美两国多个人才资助专项等。(完)

【编辑:姜贞宇】

>健康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