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多家医院设"夜间门诊" 市民叫好又喊贵——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健康新闻
    北京多家医院设"夜间门诊" 市民叫好又喊贵
2009年08月26日 11:37 来源:北京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近一段时间,同仁医院、宣武医院等相继开设了“夜间门诊”,据悉,北京中医医院也将开设“夜间门诊”。近日记者走访了几家医院发现,“夜间门诊”得到了上班族和孩子家长的青睐,但多数“夜间门诊”为特需门诊,费用昂贵。对于“夜间门诊”市民一边叫好,一边又叹贵。

  三类人青睐

  同仁医院只有眼科设立了“黄昏门诊”,下午3时开始挂号,4时看病,5时截止挂号。昨天下午5时,记者来到同仁医院眼科中心,候诊大厅里等待就诊的患者一点儿也不比白天少,大厅里等待视力检查的患者已排成长龙,大约有几十米,正在排队的患者告诉记者,他们挂的都是“黄昏门诊”。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个人,不少都是家长下班带着孩子过来检查眼睛。“这个门诊时间挺好的,我跟领导打了招呼稍微提前走就可以,不过要是挂号和门诊时间再往后一点到6点就更好了,我可以下班再过来。”一位家长说。

  据了解,“夜间门诊”主要方便了三类人群:一是白天工作忙的工薪阶层;二是功课忙的中小学生;三是早上没挂上号又着急回家的外地患者。

  多为特需门诊

  尽管“夜间门诊”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患者的认可和欢迎,但记者发现,除了儿童医院和解放军总医院,许多医院的“夜间门诊”实际上是特需门诊。而大多医院开放科室也是星星点点,只有一两个科室。

  记者在积水潭医院看到,这里只有骨科特需门诊设有“夜间门诊”,门诊下午5时开始到8时。晚上7时,咨询台前还围满患者家属来咨询当晚的专家号情况。工作人员介绍,每天专家出诊情况不同,患者需要提前预约,夜间门诊的专家挂号费从100元至300元不等。“我挂的300元的,专家给看,贵也没办法啊。”一位患者说。

  据了解,宣武医院神经内科每周一、二、三、四设有晚间门诊,也属于特需门诊,需要提前一周预约挂号,挂号费统一为120元。同仁医院,“黄昏门诊”挂号费有70元的普通医师号和120元至220元不等的专家号。

  采访中,记者还发现,多数医院“夜间门诊”开放科室都很有限。例如同仁医院只有眼科,积水潭医院只有骨科,宣武医院只有神经内科,东直门医院只有儿科,协和医院只有消化内科和内分泌科。由于所开科室少,很多检查晚上做不了。只有在解放军总医院,记者看到,周一至周四“夜间门诊”都有各专科医师出诊。

  医院解释:成本太高

  “晚上看门诊咋都是特需门诊?”有患者报怨,来看“夜间门诊”的大多是附近市民,都是入了医保的,但特需挂号不在医保范围内,希望“夜间门诊”都像解放军总医院那样,实行平民价位。

  据了解,解放军总医院是首个开放全科平价“夜间门诊”的医院,费用与白天一样。目前每晚夜间门诊量达到500人次,最多时能达到700人,相当于一所二级医院的日门诊量。医院负责人告诉记者,医院自己出钱为出“夜间门诊”的专家补贴加班费,使得夜间门诊能够持续至今。

  解放军总医院之后,许多医院也开了“夜间门诊”,但好多无疾而终。如2007年朝阳医院第二门诊部口腔科曾经设有“夜间门诊”。但记者近期再咨询时,口腔科工作人员明确表示,“夜间门诊”已经没有了。当时媒体就报道过,口腔科“夜间门诊”时间为下午5时到7时,因为晚上看病人不多,一般下午6时多就停止挂号了。

  一家医院负责人告诉记者,运营成本太高是很多医院无法大规模开平价“夜间门诊”的主因。“夜间门诊”并不是简单地安排几个医生就完事了,药房、财会等各个环节都要跟进,除了要支付水、电、气等费用外,还要支付员工的加班费,多数难达到收支平衡。现在许多医院的“夜间门诊”变味儿为特需门诊,也是为了维持运营成本。

  链接 “夜间门诊”生存现状

  特需类

  代表医院:同仁医院、积水潭医院、协和医院、宣武医院

  平价类

  代表医院:儿童医院、解放军总医院

  儿童医院的只有内科开放,时间为每天下午4时30分到晚10时,9时之前都有专家出诊,“夜间门诊”的挂号费用和白天一样。解放军总医院全科开“夜间门诊”,挂号费用和白天一样。

  部分平价类

  代表医院:东直门医院

  挂号费有两类,一类是跟白天一样分别为7元、14元,另一类是特需门诊100元。

  半价类

  代表医院:协和医院

  “夜间门诊”为周二、三、四晚5时30分到8时,需要提前一天挂号,与特需门诊在同一个窗口挂号,挂号费要比白天特需便宜一半,分为150元、100元和60元三档,例如白天某位专家挂号费为300元,晚上则只需150元。(宋扬 方芳)

【编辑:朱博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