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电击治疗网瘾"是对现代文明的讽刺——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健康新闻
    解放日报:"电击治疗网瘾"是对现代文明的讽刺
2009年08月11日 14:48 来源:解放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孩子小宇,一听到“13”这个数字就胆战心惊。因为他曾被父母送到某戒网瘾机构,在“13号室”里,强迫接受电击治疗,感受到万箭穿心之痛楚。无独有偶,近日外地一名网瘾少年被送到某“拯救训练营”,10多个小时后因为被暴力体罚不治身亡。用电击、暴力治青少年网瘾,是对现代文明的讽刺,对青少年构成侵害,令人痛心,也发人深省。

  有统计显示,目前中国3.38亿网民中,青少年网民有1.6亿以上,其中存在不同程度网瘾的占10%。何谓“网瘾”,世界卫生组织这样定义:由过度使用网络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产生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欲望。对于上网所带来的快感会一直有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

  染上了网瘾,怎么治?当学校教师两手一摊,表示对网瘾学生无能为力时,当家长们把孩子送入戒网训练营,对电击、暴走等矫正方式抱有期待时,他们恰恰忘记了,应该把孩子看作一个鲜活的生命和个体来尊重。病急乱投医,试图通过“疾风骤雨”般的手段来治疗孩子的网瘾,只会适得其反。电击将暴力戒网发挥到极致,不但治不好网瘾,反而深深伤害了孩子的身体和心灵,可能引发青少年对社会的叛逆,对家长的憎恨。此外,常见的教师训斥、家长打骂、锁电脑、藏电源线等,也是消极的戒网瘾方式,只会引起孩子反感,“堵”得越紧,反弹越厉害。

  成人世界应该更多反思:为什么孩子只能在虚拟世界中寻找精神寄托?现在的孩子拥有丰富的物质生活,但缺少同伴,学习负担又重,害怕现实中的挫折与挑战。而同时,他们又渴望同伴、交流、游戏和成功。网络世界便能够满足他们在现实中的缺失,可以逃避现实的挫折。

  找出“病因”,才能对症下药。针对网瘾青少年,我们应该建立一个怎样的“训练营”?要让孩子重新认识自我,勇敢面对现实,在生活中建立友群关系,感受来自长辈、教师和各方的关怀,培养对多种事物的兴趣。要建立起连接孩子与家长、孩子与社会的网络,帮助孩子在内心深处营造一个健康网络。也可以换一种视角看待网瘾者:能对一种东西极度痴迷的人,往往具有执着和博弈的双重特征,而这恰恰是众多成功者的共同点。如果正向引导,让青少年把这种特质发挥在有价值的事情上,难说他们就不会有大成就。当然,正向引导有可能是一个艰辛的过程。因为,每个孩子的遭遇不同,上网的动机也不同,因此具体的解决方法应该是千人千面。而且,青少年网瘾的“病症”很可能有反复,如果学业困难、对前途没有信心、父母亲友焦虑等外因没有改变,网络成瘾者便容易“反弹”,他们需要持久的关怀和引导。“训练营”里,受训的不只是学生,还应该有家长和教师。成人要构建一个阳光“训练营”,让青少年重新爱上现实世界。

  要让网瘾青少年重新爱上现实世界,眼下迫切需要规范各类戒网瘾机构。最近卫生部紧急叫停“电击疗法”,但国内还有300多家机构在按照各自标准对网瘾患者进行治疗。各路“专家”、训练基地推出各式各样的戒网训练项目,但缺乏有关部门和相关规定的有效监管。还有多少“暴力手段”隐藏其中,不得而知。当务之急需要有关方面建立一套网瘾治疗机构的准入、监督机制,将其纳入有效的管理体系。(徐敏)

【编辑:朱博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