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普惠金融:如何进一步商业可持续发展?

2013年10月23日 16:12 来源:新华网 

  截至2013年8月末,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拥有营业网点3.9万多个,是全国网点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服务客户数量最多的商业银行;总资产规模达到5.46万亿元,居中国银行业第七位;个人本外币存款余额达4.45万亿元,居全国银行业第四位。

  26日至27日在北京召开的“世界储协邮政银行论坛”上,国内外专家认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6年来的实践证明,已经在我国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大型零售商业银行在开展普惠性金融业务和追求商业可持续之间平衡的特色发展之路。

  普惠金融的概念来源于英文“inclusive financial system”,是联合国系统率先在宣传2005小额信贷年时广泛运用的词汇。其大意是能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联合国认为,目前的金融体系并没有为社会所有的人群提供有效的服务,希望通过小额信贷或微型金融的发展,促进这样的金融体系建立。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董事长李国华坦言,“普惠金融”的属性在客观上决定了相关金融业务风险较大、成本较高、回报率相对较低。如何实现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发展至今仍然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但是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在2007年成立之初,就确定了普惠金融的战略定位。并一直秉承“人嫌细微,我宁繁琐;不争大利,但求稳妥”的精神,坚持服务“三农”、服务社区、服务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依托独特的网络关系、地缘优势和品牌效应,紧密结合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需要,积极创新信贷品种和服务模式,充当了中国普惠金融的先行建设者、小额信贷的主要提供者。

  据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行长吕家进介绍,在服务“三农”方面,6年来邮储银行累计发放小额贷款7600多亿元,解决了600多万农户家庭的融资问题;在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方面,截至2013年8月末,累计发放小微企业贷款1400多万笔、金额1.7万亿元,成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改善社区居民金融服务方面,累计发放消费贷款近3700亿元,其中在城镇地区累计发放消费贷款1200多亿元,占全部消费贷款的33%,对培育县域地区消费意识、改善消费环境产生了积极影响。

  为了做好普惠金融,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不仅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机制,还建立了控制风险的IT系统。自2009年起,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就将选拔、培养对普惠金融有经验、有热情、有能力的扎根农村的大学生群体作为人才发展战略,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改善农村金融环境。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开发的信贷系统实现了贷款业务交易、资金调拨、会计核算和信息管理的电子化和网络化,系统具备实时监控和自动预警功能,提升了贷款业务的服务水平和风险管理能力。

  数字显示,近年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存款额从成立之初的1.3万亿元跃升至5.4万亿元;信贷类资产业务从零起步,目前余额已突破1.4万亿元;银行净利润也从2007年的6.5亿元跃升至2012年的284亿元,5年增长了44倍。这说明邮储银行在坚持普惠金融定位的前提下,已经基本做到了商业可持续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士余认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普惠金融业务在县域以下的网络在当地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中国具有促进包容增长的作用。然而有专家提出,根据国际上一些相关银行的经验,普惠金融的业务应该更加侧重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服务。

  中国银监会监管四部主任沈晓明建议,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在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方面还应该探索解决各类群体尤其是弱势群体金融服务的可得性问题,同时加大普惠金融产品、市场、机构、流程、系统、制度等创新,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和商业可持续能力。

  花旗银行有关负责人提出,普惠金融业务在产品设计和流程上应该总部与地方不同,以区域现状决定业务模式和流程。

  据介绍,目前在我国除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和农信社及个别准银行机构外,有的大银行很少涉及普惠金融业务。专家建议,一些大银行也应该作为承担社会责任来适当发展普惠金融的业务内容,尤其是为弱势群体提供服务方面。

  按照这个思路,如果能够做到既为弱势群体服务又能实现商业可持续发展,应该是对普惠金融银行及普惠金融业务更高一个层次的挑战。常志鹏

【编辑:于恋洋】

>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