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真:语境中“西方中国形象”的主力塑造者——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
    夏真:语境中“西方中国形象”的主力塑造者
2009年09月08日 14:2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语境中“西方中国形象”的主力塑造者——海外华文媒体

  作者:夏真(美国纽约商务出版社副总编辑)冰凌(美国纽约商务传媒集团总裁)沈世光(美国纽约商务传媒集团副总裁)

  从“3.14”西藏事件到“7.5”新疆事件,部分西方媒体一再选择性地“失明”、“失聪”,不断出现误读。这些充满偏见、存在偏见的报道甚至引起了西方读者的强烈不满。海内外需要了解真相,海外华文媒体便是信息的最佳传递者。在“中国热”盛行的今天,海外华文媒体已壮大成为经济全球化时代一支重要的力量,并在此进程中散发着它们独特的魅力,是国际上传播中国发展信息、承启中华文明、引导中国舆论、树立中国形象的一个重要参与者。

  传统学术界认为“西方中国形象”是西方人选择性制造出来的关于中国的“想象”,而不是“现实”;而西方的中国形象转型,最终不是因为中国的变化,而是西方文化本身的变化;不是西方的认识能力问题,而是西方的表述差异问题。选择性“失明”、“耳聋”,是西方政坛的一大特点。按主观意愿刻意搜寻“有卖点”的新闻大肆渲染,是一些西方媒体吸引读者的惯用手法。某些别有用心的政治人物谋划,迎合某种社会偏见,扩大自己的影响,达到换取支持的目的。

  但在世界各地交流越来越频繁的今天,民众有更多的信息来源。对“西方中国形象”的言说权力,不仅仅被动地掌握在个别人手中,而是公众能够选择更多的渠道去重组关于“中国形象”的认知,特别是华人和中国政府有能力通过各式各样的媒介主动参与信息发布,重新构建“中国形象”。

  新闻传媒的力量不容忽视。华文媒体随着中国国力的增长,汉语热在世界范围内的升温,在当地的传媒体系中占据了日益提升的地位。除了海外华人之外,还有不少的汉语爱好者,甚至是当地的其他媒体,日益扩大的受众群体,为华文媒体拓宽生存空间的同时,也无形间为打破西方话语权垄断提供了有利的武器。这些海外华文媒体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西方民众对中国的感官。特别是到了当今的读图时代,不懂汉语的境外人士可以通过新闻影像、杂志封面或报纸插图形成直观的感受。

  相对于大陆国内主流媒体而言,海外华文媒体有着独特优势:

  第一、更了解所在地的国情、民众的接受习惯,能够更迅速地重组信息,争取让更多的海外华人以及国际友人了解事实真相。

  第二、海外华文媒体在大多数不了解中国大陆的海外人士心目中,比起官方媒体而言,更具有不带特定政治色彩的新闻公信力,更容易为广大的国际友人所接受。

  第三、海外华文媒体是联系海内外信息的关键桥梁,可以借助海内外华文媒体的积极互动,更快、更准确、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新闻传播,或者是文化形象塑造。

  海外华文媒体有能力根据西方传媒的游戏规则,打造正面的中国形象。媒体作为一种影响公众态度的舆论力量,在海外华文媒体在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今天,海外华文媒体越来越受到世人和学术界的关注,承担起传播中华民族文化、增进各民族间的了解、客观报道中国国情和维护社会公正等神圣的使命。

  当然对于海外华文媒体对中国形象的塑造,不仅仅是单向地向西方传递中国信息的过程,而是要坚持两只脚走路的方针、政策:“中华文明走出去,海外文明引进来。”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离不开自我认识、自我成长的过程。中国大陆有着庞大的读者、观众群体。借助自身的优势传递海外资讯,提供海外生活的相关信息,海外华文媒体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兼容并包的、进步的中华文明自身的辐射力,将极大地推动自身形象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民眼中向更积极的方向前进,中华文化更快更容易地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赢得更多朋友。

    ----- 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