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调查:中国游客更依赖本土APP 旅行中使用携程最多

2017年12月06日 15:1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12月6日电 一项权威的国际性调查显示,中国游客将主导全球出境旅游市场,他们的旅行动机主要受移动端的驱动。在行前、行中使用移动端应用程序的比例远超其他亚太国家。76%的中国旅客都会在旅行途中使用移动端上的应用程序,携程是被使用最多的程序,其次是微信。

  全球旅游行业领先的技术服务公司Amadeus近日发布了《我的旅程洞察报告:中国旅客需求偏好》报告。报告对亚太地区的14个国家和地区6870名旅游者进行了深入调研。结果显示,与其他国家相比,在线预订平台对中国游客的影响尤为显著,携程等中国本土在线旅游品牌成功吸引了大众并迎合了旅客需求。

  此前,全球旅游业权威研究机构PhoCusWright对中国20多个城市的出境旅游者调查也发现,中国向移动端渠道飞速跨越的发展步伐远远领先于美国和欧洲市场。携程是出境旅游客进行在线预订的首选网站,有69%的被调查者选择,使用外国品牌的比例只有1%到2%。

  Amadeus的调查发现,66%的中国游客会使用移动端预订旅行,这一数据远远超过亚太地区平均46%的比例,相比之下,只有11%的新西兰游客会这么做。同时,根据携程的数据,在其平台上,70%以上的订单来自移动端。即使是跟团游产品,也有50%以上的预订来自携程移动平台。Amadeus相关负责人评价道:“中国地区在很短的时间内,便从传统的预订方式过度到用手机移动端来预订。”

  PhoCusWright的报告也表示,移动端成为中国出境游客预订旅游单品和套餐(跟团游、自由行)的主要在线平台。三分之二的中国出境旅游为跟团旅游,但自由行的数量正在增加。

  老外出行用谷歌,国人依赖携程、微信。在旅行途中,中国人的习惯也跟其他国家有很大不同。调查发现,76%的中国游客都会在旅行途中使用移动端上的应用程序,但73%的日本游客在旅行途中从来不会使用应用程序。旅行中中国游客使用最多的程序是什么?排名第一的是中国最大的在线旅游品牌携程,其次是中国最大的社交应用微信。中国游客最依赖的应用程序都来自于中国本土。而其他地区,旅游者更多使用谷歌地图等国际化品牌。

  报告分析认为,在中国人偏好的应用排名当中,携程这类在线旅行网站占据首位,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的线上旅行网站可以为旅客提供较为完善的出行需求。中国社科院旅游中心特约研究员杨彦锋认为,中国游客在出行中最依赖旅游APP,这一转变极为重要,意味着携程这类在线旅游预订网站变成了真正的一站式旅行服务平台。

  “中国旅游者的重大变化是,越来越趋向于在旅行期间计划行程、边走边订旅行产品,旅行花费现在主要在目的地发生。同时旅游者在行中服务、突发事件等方面的痛点也很突出,需要全程的服务支持。”携程旅游事业部COO喻晓江表示,携程因此把海量的海外碎片化产品整合到APP,与境外供应商直连,实现中文环境下随时预订、使用;同时以“微领队”为核心,搭建了中国最大的行中服务平台,覆盖全球24小时服务。这是中国游客在旅行途中依赖携程移动端的重要原因。

  “行中服务”也成为中国在线旅游业在全球的一大创新,使得中国游客相比其他国家更愿意使用旅游移动端应用。携程APP今年推出“四大秘密武器”——升级自由行“微领队”、启动“全球旅行SOS”、上线“全球当地向导平台”、开发线下社交服务“旅途聚会”。最新统计显示,今年微领队服务达1000万人次,遍布全球80多个国家,平均每个用户在线时长达9天,68%的成员会参与互动发言。

  Amadeus的调查还发现一些有趣的信息。中国游客在语言上依然是一个痛点,73%的人认为,在目的地有服务人员会讲一门他们能够听懂的语言非常重要,但亚太地区的平均水平只有47%。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携程移动端今年推出以“当地人带你玩”为定位的“全球当地向导”平台,以会说中文的目的地向导解决语言不通、不知道怎么玩等难题。目前已经有8000多名当地向导加入这一平台,覆盖全球80个国家800多个目的地城市。

  调查还显示,安全是另一大关注因素,69%的中国旅游者会避开最近发生过恐怖袭击的目的地。中国游客最希望通过旅行预订网站获得安全信息通报,有57%的人选择;其次是家人朋友(50%)、旅行社(45%)。为了解决旅游者安全上的问题,携程专门成立了旅游安全管理中心和预警中机制,并通过“重大自然灾害保障金”为度假客户承担风险。在最近的巴厘岛火山爆发事件中,为3000多名跟团游、自由行游客提供了安全预警与保障,并承担了数百万元的费用损失。

【编辑:李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