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人才市场乍暖还寒 大学生需求年底增90%——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生活新闻
    2009年人才市场乍暖还寒 大学生需求年底增90%
2010年01月15日 14:4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1月15日电  回顾2009年的人才市场,从招聘需求上看,和往年有较大的不同。一般年底企业人力资源经理在做薪酬调整、绩效评估、年度预算等,企业的招聘会相对减少。特别是2008年12月份,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招聘需求探底到150万个在线职位。

  2009年的人才需求特点首先体现旺季微旺,平缓上升,并没有出现一个明显的峰值,在线职位数在2、3、4月份分别在160万、176万和179万,这点和经济缓慢复苏有关。

  其二,在往年的5、6、7、8这些招聘需求基本没变化的月份,智联招聘2009年5月份的在线职位数量从180万一路攀升到了9月份的227万,人才需求也体现了中国经济持续复苏的迹象。2009年以来,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和积极财政政策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作用下,中国经济很快扭转了下滑势头,出现起稳回升的态势,今年前三季度GDP的增幅分别是6.1%、7.9%和8.9%。而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应该带动80-100万的就业机会,只是09年GDP的投资拉动和大型国企的投资方向,使得GDP增长对就业的拉动受到了限制。

  2009年最大的特点出现在年底,智联招聘12月份的在线职位数量不降反升,达到了256万个。求职者似乎也同时感受到了初春的气息。一般到了年底,春节前很多人等拿年终奖,或充分享受单位的年休假后,春节后充分准备计划后才找新的机会。而2009年底的最后两周,就有1500多万人在智联招聘网上申请了职位。只是,求职者的反应似乎和招聘需求的增长稍微慢了半拍。因此,我们看到竞争指数的走势也不同于往年,在2009年基本上是缓解的趋势,但是年底却稍微有所反弹。(竞争指数体现平均一个空缺职位的申请人次,竞争指数越低,求职的环境越好。)

  面向大学生的职位年底同比增长约90%

  在校学生是企业在智联招聘网上发布职位的一个类别,2008年12月份,企业在智联招聘,上发布了9444个面向大学生的职位,在2009年12月份,这个数字上升到了17289个。虽然金融危机为已经逐年上升的毕业生就业雪上加霜,但是政府连续十多个针对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出台,从进一步扩大“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到扩大高校毕业生入伍服义务兵役征集,从公务员扩招到大型国营企业新的就业机会的创造,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经济形势的好转成为促进企业招聘毕业生的持续动力,这一点在2009秋季校园招聘企业数量的略有增加可以体现出来。

  尽管面向学生的招聘职位中,实习类的职位占了40%,和学生追求的长期稳定岗位有一定的落差,但是智联招聘曾经做过的调查显示,具备相应岗位的实习经历对增强大学生的就业力很有帮助,57%的招聘主管在审阅大学生简历的时候会先看社会实践和实习的部分。

  2009年快消、教育、环保、汽车人才需求强劲

  上述行业的同比增长在80%以上,以教育培训类人才为例,职位数量增加了100%,主要需求来自于面向个人的社会办学的培训机构和企业内部培训师。企业方面,在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企业首先减少培训预算,特别是外包的培训,对面向企业的培训咨询公司来说,则是殃及池鱼。 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企业培训的需求开始回暖,一些企业开始率先放开了在培训方面的投入,首要是内部培训方式,因而促进了一些面向内部和企业客户的培训师招聘需求。该职位任职要求多为复合型人才,比如医药行业的培训师,既要是医学、营养学专业正规大学本科以上毕业,从事过药品、营养保健品等医药行业的人员,相关工作经历2年以上。且要求有一定的演讲与授课能力;较强的沟通能力和文字组织能力等。

  教育培训类人才需求最多的还是面向个人的社会办学培训机构,包括英语、计算机、各种证书和学历考试等教育培训人才。求职就业市场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环境促使在职的白领阶层和准备就业的大学生们参加各种各样的专业认证和职场技能培训。有调查显示,40%的大学生曾经或者正在参加课程以外的各种培训课程,以增加自身就业时的竞争力。另外,国家提高就业能力,促进就业的政策也为多层次的培训机构提供了发展的空间,比如各种私营职业培训机构满足了大量从农村涌入城市的人群的需要。这部分人大多初中毕业,没有机会上高中,技校和大学。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市场需要更多具备一定职业技能的人员。这正为各种私营职业培训学校提供了市场机会。他们教授基础职业技能,并帮助学员在毕业后推荐工作机会。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