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改革“接地气”重在基层创新

2015年08月31日 08:47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 

  “接地气”就是要让正在推进的各项改革举措切实贴近老百姓真实生活的实际需要,切实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现实愿望、诉求和利益,因为只有“接地气”的改革才能深入人心,落地有声,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的第十五次会议强调,要“增强改革定力、保持改革韧劲,锲而不舍、坚韧不拔,提高改革精确发力和精准落地能力,扎扎实实把改革举措落到实处”。其言下之意,就是我们的改革要更加“接地气”。

  改革“接地气”重在基层创新

  从改革之初,我们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摸着石头过河”,边探索、边实践、边总结,在推进农村改革、企业改革、城市改革、沿海开放改革到宏观管理改革取得巨大成效的同时,我们对经济发展规律、市场经济规律、改革规律的认识逐步深化,并逐渐成熟为一整套改革方法论——比如改革发展稳定相结合、统筹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系统谋划与协调配套相结合、先行试点和创新推广相结合,党政领导与重视人民群众首创精神相结合,等等。

  这些改革方法来源实践也有力地指导了改革实践。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的新一轮改革中,我们在方法论上提出要更加注重顶层设计,这不仅因为30多年来取得的改革成就给了我们更多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业已形成的改革方法论也给了我们改革自信。已经形成的这套改革方法论指导着中国的改革。到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格局已经形成,大国经济地位业已确立,面向开放型中国的新未来,我们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已更加清晰,市场经济更加成熟,融入全球化更具广度和深度,政府治理水平更加娴熟,广大群众追求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的愿望更加强烈。

  据此我们通过决策层的顶层设计,制定了明确可行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坚决地破除思想上的藩篱和利益上的障碍,坚决地破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减少时间成本、交易成本和机会成本,最大程度地释放了改革红利。

  但与此同时,我们必须看到,顶层设计并不能替代基层的探索创新。中国地区和行业发展不平衡,改革举措的落地条件差异还比较大,当下的改革仍要鼓励不同区域进行差别化探索。看准的改革目标,就不要老是议而不决;看准但尚不成熟的可达目标,就要勇于创新,大胆突破;对那些尚看不准但并不会犯“颠覆性错误”的,也要鼓励去试验去探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无不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群众为什么是创造历史的真正英雄,改革开放为什么可以从群众中获得取之不竭的智慧,就是因为能够为广大群众所拥护、所支持的改革措施都是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

  今天我们强调改革要“接地气”,从方法论上说,还是要重视改革的群众观、重视基层的改革创新。重视基层创新,就是要尊重基层群众的伟大实践,新一轮改革强调的是“以问题倒逼改革”,“哪里有问题,改革就到哪里”。群众的现实诉求能不能回答,群众的利益通过改革能否得到调整,就是对改革成效的检验。同时,从规划顶层设计来说,决策者需要把提高改革方案质量放到重要位置,要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务必使改革的思路、决策、措施都能更好满足群众诉求。改革部门要“善于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寻找改革切入点”,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任何好的改革措施都要做到改革为了群众、改革依靠群众、改革让群众受益。

  因此,中央强调要坚定不移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大力弘扬调查研究之风,把握实际情况,制定好解决方案,制定出接地气的改革措施。只有重视基层创新,才能成就改革大业,也才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以定力与韧劲稳定改革预期

  今天的改革,我们说是“啃硬骨头”、“趟深水区”,是因为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利益关系的触及越来越深。用经济学的俗语说,今天的改革效应已经很难实现“帕累托最优”,而是“卡尔多改进”,就是说必须面对整个利益格局的调整,一些既得利益者因为改革深入就有可能让渡获得的利益。深水区的改革,不会是无痛的改革。比如,政府部门简政放权、推进权力清单制度,就是革除过去的权力垄断;在比如司法体制改革,就是打破旧有的分业体系;还有干部制度改革要完善干部的“进出”“上下”机制。这些改革都要动一些部门、一些干部的“奶酪”。

  从现实来看,目前仍让人感到改革动力和激情不足。有不少改革事项,虽然有了顶层设计,但落实起来,一些地方尚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亦步亦趋,或者是“畏手畏脚”“慎之又慎”。还有些地方处于利益考量对自己有利的就“选择执行”,对自己不利的就“左顾右盼”,合意的就抓紧干,不合意的就扔一边,改革起来总让人感到措施不能落地。还有的地方把改革概念宽泛化,导致改革走形变样,影响了改革大业的整体推进,使得改革的边际效益递减。

  改革的本质就是一场利益调整,当下的改革触动的是最难触动的利益,利益调整就是要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因此,李克强总理说,“触及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但如果不改革只会让老问题上累加新问题,阻碍经济社会持久健康发展的步伐。而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把利益格局调整到有利于国家发展、有利于人民福祉、有利于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成果、有利于长治久安的局面上来。

  对于改革的决策者和推动者来说,就要有更大的政治勇气,有坚持改革的战略定力和持久韧劲,勇于做改革的促进派和实干家。凡是看准了的改革,就要坚定不移地干,不能遇到矛盾和问题就绕着走、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甚至走回头路。同时也应有更多的改革智慧和策略,对改革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研究、提出对策、积极化解。要通盘评估改革方案实施前、实施中、实施后的利益变化,对利益调整的结果充分预估,对不同层面的利益进行统筹。比如,针对利益格局的调整,总会让部分人利益受损,可以用增量来带动和理顺利益关系,通过公平有效的机制对受损者加以弥补,从而减小改革阻力使得这轮改革能够获得更大红利。

  新一轮改革也必然涉及人民群众的利益。一些改革短时期内可能会让弱势群体的利益受损,比如资源要素价格调整和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等。这就需要注重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平衡,寻找不同社会群体的最大公约数,并通过多次分配和社会保障来予以调节。对于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和方案,要让实践来检验、让基层来评判、让群众来打分。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广泛推进协商民主,吸纳人民智慧,稳定改革预期。这样,改革才不至于走偏,利益调整才能得到群众拥护。

  改革最终是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人民支持了,改革的动力就激活了。

  名词解释

  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最优,也称为帕累托效率。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帕累托最优状态就是不可能再有更多的帕累托改进的余地;换句话说,帕累托改进是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路径和方法。 帕累托最优是公平与效率的“理想王国”。

  卡尔多改进

  卡尔多改进,也称卡尔多-希克斯效率。为1939年,约翰·希克斯提出的、以比较不同的公共政策和经济状态。

  其内容是指,如果一个人的境况由于变革而变好,因而他能够补偿另一个人的损失而且还有剩余,那么整体的效益就改进了,为福利经济学的一个著名的准则。胡敏(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 

【编辑:王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