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建议“电信诈骗”提法统一定义为“通讯信息诈骗”

2016年11月10日 06:06 来源:法制日报 参与互动 

  □ 本报记者 万静

  电信网络诈骗起源于20世纪末的我国台湾地区,最初是台湾当地的诈骗分子采用刮刮乐、六合彩等形式实施诈骗,之后借助电信网络实施诈骗,进而演化为一种新型的犯罪类型。2003年前后,迫于台湾地区的严打态势,这类诈骗方式通过福建省传入我国大陆地区,并在全国范围内蔓延。

  2009年,公安部为了便于各方交流,增进各方在办理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中的协作,将此类案件定性为电信诈骗案件。从此,“电信诈骗”一词成为我国司法机关在办理此类案件中的统一称谓。

  目前,在各部委发布的规范性文件中,统称为“电信网络诈骗”,如工信部、银监会、公安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防范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通告》,银监会、公安部制定的《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案件冻结资金返还若干规定》,就均使用了“电信网络诈骗”的表述。

  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南京邮电大学信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王春晖认为,“电信诈骗”或“电信网络诈骗”的提法都不够准确,容易引起误解。他建议,将该类违法犯罪行为统一定义为“通讯信息诈骗”较为妥当。

  王春晖指出,在我国只要一提到“电信”一词,人们马上就会联想到电信运营商及其从事的信息通信业务,如《电信条例》第八条规定,电信业务分为基础电信业务和增值电信业务。基础电信业务,是指提供公共网络基础设施、公共数据传送和基本话音通信服务的业务。增值电信业务,是指利用公共网络基础设施提供的电信与信息服务的业务。

  事实上,“电信诈骗”或“电信网络诈骗”主要指不法分子利用通讯、互联网等技术和工具,通过发送短信、拨打电话、植入木马等手段,诱骗(盗取)被害人资金汇(存)入其控制的银行账户,实施违法犯罪的行为。因此,该类违法犯罪行为准确的定义是:“利用通讯信息技术和手段实施违法犯罪的行为”。因此,王春晖建议,将该类违法犯罪行为统一定义为“通讯信息诈骗”较为妥当。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