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上海要开启怎样的历史性跨越

2017年05月23日 15:30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 

  ■于信汇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现代化发展理念和道路上的重大创新。上海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较早步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化”经济发展新常态,率先开启了较高收入阶段创新驱动发展模式的新探索,更加需要把坚持以人为本、贯彻共享发展理念作为创新转型的核心内容

  韩正同志在上海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了上海未来5年的发展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决定性胜利,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历史性跨越,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全球大都市中的影响力稳步提升。站在新的更高起点上的这一历史性跨越,标志着上海将以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和蓬勃向上的朝气,开启改革发展的新征程。

  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前10年,上海在调整中发展、发展中调整和发展调整中提升的战略指引下,以“四个中心”和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为导向,实现了长期的高速增长,确立了自身的发展优势和在全国的引领带动作用。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开始,上海经济增速出现调整,面临着新旧动能更迭和逐步显现的经济结构转型问题。为此,从“十二五”开始,上海确立了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新导向,加快推进高端化、服务化和集约化发展,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明确提出减少四个依赖,调整淘汰落后产能。实践证明,在创新转型的结构性改革中,上海率先开启了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的新探索。

  过去5年多的发展表明,面对复杂国际形势和紧迫转型压力,上海实现了艰难跨越,“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再上新台阶,人民生活和各项事业发展的水平有了大提升,上海发展站上了新的更高起点。

  未来5年,上海需要在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质量效益型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探索中,取得根本性的突破。由此,更为需要以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性胜利,来实现建成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来推动上海的历史性跨越。

  首先是创新驱动型发展道路的历史性跨越。我们要根据“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目标,立足比较优势转换特征,实现历史性跨越。

  一是使创新效率提升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全员劳动生产率保持全国领先,在加大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加快提升劳动者素质的基础上,使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显著提高。

  二是使创新型产业成为重要的发展引领。上海在工业互联网、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产业领域已经形成基础优势,接下来要着力推动“中国制造2025”战略,进一步强化新兴产业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新一代互联网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使一批具有集成创新特征的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三是使技术创新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力,打造科学研究、知识创新的高地,成为国际性重大科学发现、原创技术和高新科技产业的重要策源地之一,吸引国际高端创新要素资源,强化跨国企业和研发机构创新成果溢出效应,在促进区域创新协同联动中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四是形成以“四个中心”建设为引领的新型产业体系,把握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新趋势,在制造、服务融合和产业形态模式创新中,实现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和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协同发展,加快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和引领力的现代新型服务经济体系。

  五是形成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体系。中心城区的信息技术服务业、专业服务业等高端现代服务业发展,需与郊区的先进制造业发展协同互动。在中心城区全面提升品质和能级、郊区提升环境品质和发展质量的过程中,提升城市整体发展水平。要以发展特色小镇为带动,提高郊区新城、核心镇和新市镇建设水平,优化城镇村布局体系,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其次是上海改革创新的历史性跨越。以上海自贸试验区改革为突破口,以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重要载体,在加快推进改革创新历史性跨越的进程中,实现上海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性胜利,为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战略引领和发展支撑。

  一方面,以全球视野、开放理念和改革意识,加快推动科创中心建设。以培育构建创新资源集聚力、创新成果影响力、新兴产业引领力、创新环境吸引力和区域创新辐射力为导向,构建并充实上海科创中心的核心功能、架构体系。

  例如,推进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在上海光源二期、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用户装置和超强超短激光用户装置等大科学设施的基础上,集中规划和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加快构建连接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成果转移转化的创新功能型平台,在促进全社会创新资源集聚和开放协同中,强化科创中心核心功能;以建设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引领,支持张江、紫竹、杨浦、漕河泾、嘉定和临港等地开展创新导向的区域规划,加快建设上海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形成适应大众创新创业需求的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环境,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氛围。

  另一方面,以全面深化自贸区改革开放为引领,推动上海改革创新进程。努力把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开放和创新融为一体的综合改革试验区,进一步提升自贸试验区建设在上海改革创新中的核心引领作用。应把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与自贸试验区、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紧密结合,加强各项改革创新措施的系统集成,突出综合统筹,形成更系统、更协调、更有力的叠加效应。新形势下,创新经贸投资合作、搭建开放合作新平台、建设服务“一带一路”的市场要素资源配置功能枢纽等新功能定位,标志着上海自贸试验区改革将在国家战略层面发挥更大作用。

  此外,建设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风险压力测试区,将使上海自贸试验区在金融改革方面实现新的重要突破。特别是设立自由贸易港区,有利于上海在探索符合国际通行做法的金融、外汇、投资和出入境管理制度以及建立、完善风险防控体系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而打造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先行区的功能定位,将使上海自贸试验区在深化政府自身改革、建设高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最后是以人为本共享发展模式的历史性跨越。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现代化发展理念和道路上的重大创新。上海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较早步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化”经济发展新常态,率先开启了较高收入阶段创新驱动发展模式的新探索,更加需要把坚持以人为本、贯彻共享发展理念作为创新转型的核心内容。

  市十一次党代会对上海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共享发展作出了重要部署,要求切实保障改善民生,深化社会治理创新,坚持把促进就业放在优先位置,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让民众幸福指数跑赢经济增长指数”。在这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推动下,上海将更加宜居宜业,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将不断增强,改革发展成果将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人民。同时,只要人人参与改革创新、人人共享发展成果,上海在创新之城、人文之城和生态之城的建设中必将迈出坚实的步伐。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编辑:李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