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留学生活

英企业家诬中国留学生是“间谍” 称“大偷技术”

2011年03月28日 08:25 来源:环球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据3月28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报道 “中国间谍”一直是西方某些人热衷炒作的话题。从“军事间谍”到“工业间谍”,如今,中国的广大海外留学生也被扣上“间谍”的帽子。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27日报道,英国知名企业家詹姆斯-代森日前警告英国大学机构,要小心中国留学生利用学习机会偷取研究院校的科技成果。代森的言论在英国国内引起强烈反应。英国大学联盟组织表示对此事“严重关切”。英国教育部也回应说,代森的提醒“非常必要”。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以前德国、法国、荷兰都传出过所谓中国留学生“盗窃技术”的说法,但在英国,如此公开地将“间谍”罪名指向中国留学生还是头一次。

  据《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代森是靠发明高效吸尘器起家的企业家,在英国有较高知名度。他爆料称,中国研究生正偷偷将从英国大学里接触到的科研成果带回中国。他已掌握证据,并知晓很多“可怕的案例”。“他们(指中国学生)甚至在电脑中设置漏洞,以便回国后这些信息能继续传输(回中国)。”

  代森声称,包括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等在内的英国著名大学近年来不断获得来自中国的学生提出的留学申请,但在这些申请者背后,是有操控行为的。中国方面认为,花点钱安排人员到这些大学学习能将非常有价值的科研成果带回中国,非常划算。代森认为,目前外国学生主导了科学、技术及工程研究领域,很多第一流的研究中心成为此类行为的重要目标。

  代森说:“作为一个出口商,同时也是研发新科技的人,我对英国大学用纳税人的钱去培养这样的留学生感到痛心。”他声称,英国大学是被这些留学生还有他们背后的外国公司利用了,英国人不该再为自己的国家培养大量外国学生而感到自豪了,因为这是在培养未来的竞争者,将自己的科研成果拱手送人,简直是“疯狂的举动”。

  尽管代森没有对外公布任何实质性证据,但他的一番“警告”还是在英国国内引起很大反响。英国大学联盟组织总干事尼古拉-丹德里奇回应说,“非常关切这一问题,会严肃对待”。英国教育部分管大学事务的副部长戴维-维尔茨也表示,任何窃取大学科研成果的行为都不是留学生该有的,他会认真了解代森提出的情况。

  《星期日泰晤士报》称,其实英国大学已经发现不少类似的窃密事件,只是没有对外曝光。英国大学现在已经建议学者在前往中国或是其他“有风险”的国家时,不要携带笔记本电脑和手机,以避免这些设备在当地被植入间谍软件。

  报道还称,目前有约5.7万名中国留学生在英国学习,总数比2009年增长20%。在英国高校中,曼彻斯特大学招收的中国留学生最多,达到1890人。在研究生级别里,南安普敦大学招收的中国留学生数量位居首位,为945人。在商业、金融以及经济学科领域,中国留学生人数最多,电子工程及计算机科学领域也吸引超过4000名的中国留学生。

  将中国学者和学生与“间谍”扯上关系,在欧洲一些国家都出现过。2010年秋季,荷兰国家安全情报局警告荷兰所有大学防范中国“学生间谍”。2007年,德国《明镜》周刊刊登名为“黄色间谍”的文章,中国留学生成为主角。2005年,一名中国女留学生在法国被怀疑是“工业间谍”而遭到指控,最后被判处一年监禁,其中8个月是缓刑,“滥用信任”、“间谍罪”等指控则最终未成立。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国专家27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代森这样公开指责中国学生是“间谍”,无非是想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为自己的企业捞分。如果他真有确凿证据,为什么不向媒体公布?“英国是我们重要的留学国家,希望英国政府和舆论能够谨慎对待,给到英国交流、学习的中国学者和留学生创造一个平稳的学习环境。”(纪双城)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朱峰】
    ----- 留学生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