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留学生活

中国学子不应把留学当作逃避进入社会的途径

2011年08月12日 14:4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8月12日电 日本新华侨报网日前发表署名评论文章称,不少中国学生因为畏惧国内考研大军竞争的激烈,或者因为自己考研失利选择出国留学,抱着“出国,首先拿个硕士学位回来,好歹也比一般大学毕业生文凭好看些”的心态。文章称这是一种逃避,如果不能做到了解自己,合理分析自己,扬长避短,最终仍然不能在社会上为自己找到相应的位置。待到再次面临即将走上社会的时候,几年前的问题自然又会浮上眼前,最终还是要面对。

  文章摘编如下:  

  转过8月,中国国内新一届硕士研究生即将入学。近年来,大学毕业生报考研究生的人数逐年增加,而研究生录取分数线也是水涨船高,再一次在升学考试这个问题上形成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毕业后申请出国读硕士研究生的人越来越多。据中国教育部统计,毕业后向国外大学递交硕士研究生就读申请的中国本科毕业生占所有研究生报考者的30%~40%。有留学业内人士推测,由于国内研究生报考情况与录取结果呈现出巨大反差,而国内就业形势严峻,大学毕业后没有找到出路的毕业生往往选择出国读研,所以近年来将有可能形成应届大学毕业生出国留学潮。

  出国留学原本无可厚非,但是从目前中国大学毕业生的个人学识和素养看,不少学生毕业报考研究生是因为“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没有什么具体的职业技能”,所以抱着“还是再读几年书,多考虑考虑也好”的想法。与中国大学录取研究生的严格筛选相比,国外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容易许多,除了语言方面的要求外,基础课程对于比较会念书的中国学子来说并不难。

  不少学生赶上了“宽进”的政策考进大学,四年下来,空装了一脑袋理论,没有实际工作能力,而社会招聘又需要应聘者有经验、有能力,这就使大学生感觉脚下的路断了,不知所措。考研,没考上;转而想到“出国,首先拿个硕士学位回来,好歹也比一般大学毕业生文凭好看些”。这是一种逃避。

  当代大学生所处的中国社会经历了三十余年改革开放后,社会为每个人提供的机会多,但挑战更多和竞争更激烈。大学造就出来的人才对于社会而言都只能是毛坯。既然是毛坯,就有可延展性和可塑性。不少学生往往因为自己没有一技之长,或者看到太多竞争中的失败和垂头丧气,反过来不看好自己继续留在中国、走上工作岗位的前景。

  “逃”到国外,事实上面临的是同样的问题,而且竞争与挑战更切身,更实际,甚而至于更刺激。不少留学生在国内考研与合格分数线插肩而过,到了国外因为种种原因又没能进入名校,获得了一张含金量稍差一些的硕士学位文凭,在就业问题上又回到了当初大学毕业时令自己忧心忡忡的那个原点——自己到底能干什么?

  分析其中原因,问题就出在缺乏对自我的清醒认识和放下身段从零做起的决心上。

  当代中国大学生多数都是长在家长呵护的蜜罐里。读书时,遇到困难,背后有父母;毕业时,遇到困难,父母也力所不能及了,自己又缺乏克服眼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更兼好日子过多了,一想到拿着低工资每天还要像奔命一样地讨生活,心里就发怵,那还不如另找一条路,再过几年,“或许自己就有能力养活自己了”。

  因为畏惧国内考研大军竞争的激烈,或者因为自己考研失利选择出国留学的学生,往往忽视了自己内心里最薄弱的环节,待到再次面临即将走上社会的时候,几年前的问题自然又会浮上眼前,最终还是要面对。

  应该认识到,经历过中国的高考,从12年的苦读中迈进大学校门,又经历四五年高等教育,到即将走上社会时,大家是以平等的身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的——这个时候,最重要的首先就是要了解自己,合理分析自己,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扬长避短,才能够在社会上为自己找到一个相应的位子。(张玥)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朱峰】
    ----- 留学生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