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海海归积极投身公益 商业化运作推动公共政策

2012年07月06日 16:22 来源:上海侨报 参与互动(0)

  “近几年到社团局登记注册的公益组织特别多,呈明显上升趋势。”上海市黄浦区民政局副局长、黄浦区社团局局长戚建豪这样告诉本报记者。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上海有超过10000家社会组织,其中民办非企业单位超过6200家。

  “公益组织的创办人有很多是海归,不论是全职还是兼职,他们更加追求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戚建豪说。

  当大部分国内公益组织还在资金来源单一、运营经费不足、自求生存难等问题面前举步维艰时,两个留英海归却不约而同地走上了没有先例可以参考、没有范本可以借鉴模仿的公益创业之路。

  为了公益,上海益优青年服务中心创始人张宁和善淘网CEO周贤,舍弃了高薪职位。他们通过自身的创新理念和对公益的执着坚持告诉人们,公益事业不光是“单纯奉献、没有回报”的代名词,公益事业也能通过商业化运作,为社会献力,尽管这些,都只是刚刚开始。

  银发华人慕名而来

  6月26日,在位于上海市北京西路的一栋老式住宅内,“微笑100天——不一样的支教”团队会议在这里召开。

  会议间隙,上海益优青年服务中心创办人张宁告诉记者:“微笑100天”是由上海益优青年服务中心与民间公益组织“爱共线”、“微笑图书室”、“益游天下”等合作研发的公益项目,项目组织者对符合一定条件的志愿者加以专业培训,由这些志愿者到乡村学校开展100天的阅读推广。“以往的支教活动,志愿者本身的收获会比较大。‘微笑100天’的目标是在2年内培训100名志愿者,并在100所学校做阅读推广,让乡村孩子感受到阅读的力量。”

  “热心公益、喜爱阅读、认真负责、心态健康”,张宁这样定义理想的志愿者。此次活动的费用需要志愿者自行承担,包括往返火车、餐饮、通讯费用,还有必修课培训费、项目管理费等等。张宁介绍:“志愿者可以在培训期间自行进行筹款,先筹到钱的小组可以优先选择学校。”目前支教学校的范围已经确定,分别位于云南、广西等地,“一共20所,每所学校一名志愿者。”

  上海益优青年服务中心有8人的全职团队和20人的兼职志愿者联络官。此次“微笑100天”项目就由“爱共线”的小卡、“益游天下”的彪哥担任支教学校联络官、“微笑图书室”的徐峰担任首席培训师……他们是普通的公司白领,因为共同的公益信念相聚在一起。

  在会场,记者注意到一位满头银发的志愿者在认真做着笔记,他是出生于马来西亚、国籍澳大利亚的华人吴海刚。来自外资销售公司的吴海刚今年65岁,通过朋友介绍参与了此次支教项目。“不知为何,从小就有支教的愿望,只是苦于欲报无门。”吴海刚笑说,“我感觉和年轻人在一起很有活力,非常期待10月份支教生活的到来。”

  弃CEO做“性感”公益

  张宁拥有一份令人艳羡的履历: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中国经济管理硕士,回国后创办了国内首家专业法律猎头公司任CEO,并持有律师执照。2007年,张宁创建了公益加油站(上海益优青年服务中心前身),以开发“脑力志愿者”为创新理念,使公益项目“产品化”,为500强企业、政府部门和公益组织策划活动。至于走上公益之路的缘起,张宁幽默地总结,是“帮助一个海归朋友做公益时,把自己给搭进去的”。

  从最初自掏腰包30万元,依靠自己的人力资源公司来“养活”的艰难时期,到现在中心已经能够自力更生。在张宁看来,无论是传统的NGO(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政府组织),还是现代公益组织,“内容的创新和坚定的信念最重要。”张宁认为要开发“脑力志愿者”,发挥白领、海归的热情和创意,为企业等策划公益活动。现在益优每天都会接到不少为500强企业、政府部门和公益组织出谋划策的邀请,可谓“应接不暇”。

  “我们做的是公益项目的产品化设计,一定是让你一目了然并且喜欢的。当成为被社会所需要的产品供应商时,你怎么会生存不下去呢?”张宁向记者介绍,益优的公益项目分为两类,一类是定制型活动,根据企业特色和员工需求为他们度身定制。“也有我们发起的活动,给企业分配名额,并收取一定的管理费。”

  “又比如环保志愿者项目属于门槛比较高的项目,一来需要比较多的专业知识,二来志愿者的努力基本看不到实际的改变。因此,环保类志愿者的流失率始终居高不下。”张宁介绍,由益优研发的“赶碳号-低碳乐园”项目,就通过趣味桌游、卡通漫画、互动课堂等形式,把复杂而系统的活动切割成标准的微任务。同时把环保知识融入在游戏教具中,调动孩子们的学习主动性,也让环保志愿者从老师角色转变为游戏辅导员。

  “爱眼课堂”、“知闻世博”、“新年有袜”、“绿色社区行动”……益优与各类企业、基金会和草根公益组织戮力合作,为社区助老、青少年教育、倡导低碳绿色生活、边远地区扶贫等奉献爱心和智慧。许多人对世博会倒计时500天大型活动上的“手印墙”记忆犹新,按上手印,承诺做城市文明志愿者。这个活动的策划者就是张宁,他也因此荣获上海首批“迎世博优秀创意贡献奖”。

  张宁的微博叫做“张宁_性感的公益生活”,在张宁看来,公益可以很快乐,很时尚,很性感,可以跟年轻人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至于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张宁放弃CEO的职位,全身心投入不以挣钱为目的的公益活动?“很简单,我就是为了寻找快乐。很多人认为有钱人的生活很快乐,可是他们可能承担着很多压力,甚至很孤独。公益听上去是很大很玄的东西,往往让人望而却步,但只要你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你的公益理念去影响更多的人并坚持下去,你总会可以享受到快乐。”张宁如是说。

  这种体验,正是周贤所希望传达给大家的。“每个人都可以做公益,公益可以不是纯奉献,它可以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这也是善淘网倡导的“Buy For Two”的理念,买东西不但为自己,也帮助别人。

  从去年1月份至今,善淘网通过捐赠、购买等方式获得“公益股票”的“善淘公益股东”达到了10040位,善淘获得的闲置捐赠品超过12000件,为27个公益项目共筹资超过53万元。此外,善淘网还设定了联合创始人理念。在善淘,只要在机构每个创新阶段做出卓越贡献的人都是联合创始人,并享有共同收益。

  前段时间,国内一些公益组织的公信力受到了很大质疑,周贤也坦言,在刚开始创办时遇到最多的问题就是“你们可信吗?”

  周贤告诉记者,为了让捐赠者和购买者知道资金和物资是否真的流向了公益领域,善淘网在网站上有非常明确的财务说明。“什么用途,多少钱,何时到位,何时入账。每个可供选择的公益机构也必须将他们的财务报告和工作报告定期在线公布。”除此之外,善淘网所挂靠的联劝基金会,是国内首家扶持草根公益机构的公募基金会。“作为第三方,也会定期对我们的财务报告进行审核和监督。”周贤说。

  “我们在做的是一个创新的、没有模式可以参考的事业,但一年多以来,越来越多的支持者在给我们正能量,我们知道,现在的这种模式是可行的。”周贤说,“但是我们和众多初创的社会企业面临的问题是一样的,没有资金打广告,没有风投。几个高级管理人员,拿的是少量的工作补贴。我希望到今年年底善淘网能做到收支平衡。因为做公益并不意味着就是牺牲或是单纯的奉献,而是要有必要的激励来支撑善淘可持续地运行下去,并且将这个模式推动到更多的地方,为更多的人提供帮助。”

  按照商业规则运行但不追求利润最大化,这种全新的社会企业模式在中国才刚刚起步。周贤却相信善淘网会越走越稳,越走越好:“利人和利己并不矛盾,我想让人们感觉到,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也可以成为做慈善的平台。”

  网上慈善商店开先河

  “永远不要怀疑,一群有想法、肯付出的人竟能改变世界。事实上,世界正是这样被改变的。”国内首家网上慈善商店善淘网的页面上,打着著名社会学家玛格丽特·米得的一句名言。

  善淘网CEO周贤也是一名英国海归硕士,在去英国留学之前,她曾经创办过两家企业,涉足过教育培训领域。2007年,她卖掉自己的公司,赴伦敦大学公共服务政策专业学习,研究方向是“社会企业”。

  什么是社会企业?英国社会企业联盟为这个概念提出了一个最简洁的定义:“运用商业手段,实现社会目的”。即通过商业手法运作,赚取利润用以贡献社会。它们所得盈余用于扶助弱势社群、促进小区发展及社会企业本身的投资。但是,社会企业并不追求商业利润最大化,利润的分配也与一般企业不同。

  专业的学习和对海外成熟的社会慈善体系的了解让周贤迷上了“社会企业”,在立志改变世界之前,周贤对自己的人生规划萌生了新的念头。她心里揣着这个热乎乎的小火苗回到了祖国,以网络为平台开起了国内首家慈善商店,成了国内打造社会企业的首批“吃螃蟹”者。

  周贤告诉记者:“我们所有的高级管理人员都承诺,即使最后善淘网开始赚钱了,我们也不会参与股东分红。”

  上海市黄浦区民政局副局长、黄浦区社团局局长戚建豪向记者介绍,上海目前有超过1万家社会组织,它们被分成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以及基金会三类。“社会企业本身就是公益组织,可以说是近几年迅速成长起来的第四类社会组织。”

  七成所得捐公益账户

  在国外,慈善商店通常指由民间或官方慈善机构组织、运营,以低价销售民众或企业捐赠的物资为主要筹集善款方式的非营利性零售机构,周贤在英国留学时就对这个高效模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英国,慈善商店的运作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和成熟的体系。”但是周贤深知,要将慈善商店引入中国,必须结合中国特点。在周贤看来,社会企业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模式之一,不是简单的通过营利来养活自己。

  回国后,周贤组建了团队,创办了善淘网,于2011年1月正式上线。

  海归白领Joanna是善淘网的常客,几个月来不知不觉已经买了几千元的东西,“自从偶然发现了善淘,我很少上别的购物网站了。我现在手上持有的‘股票’也不少。”Joanna所指的“股票”,是在善淘网购物后,网站给予的“公益股票”。善淘网之所以吸引Joanna,一是因为价钱实惠,东西超值。二是他们的口号,“参与大家的慈善商店”。

  周贤告诉记者,在善淘网挂出的商品,都是个人或企业的闲置物品。其中九成新以上的会拿出来交易,其他的会直接捐赠。“不适合捐赠的物品会进入我们的闲置改造项目,由创意设计师改造成时尚而实用的‘新产品’。”因为卖家是捐赠物品,所以定价都很低,大部分都在百元以内。记者在善淘网上看到,一个NIKE腰包定价30元,在专柜里要数千元的英国CLARKS的全新皮鞋,定价是100元。

  记者了解到,所有在善淘网上出售的商品,销售所得的收益除了扣除30%的营运资金后,其他全部捐献给公益账户。网站上专门公布了二十多个不同公益项目的情况介绍,并列出了该公益项目需要筹集的资金额以及目前已经筹得的资金额度。如“齐心‘鞋’力”项目,是多60元就可以为曾经受到麻风病伤害的康复者得到一双保护自己的鞋子,今年已经筹资10343元;“一个鸡蛋”项目目前筹资24994元,每100元可以让一个山村孩子一学期每天吃到一个鸡蛋……

  另外,捐赠者和买家在捐赠和购买时可以自己选择资助的公益项目,一旦交易成功,增加的资助款项就会显示在该公益项目栏目下,而买家和捐赠者也能获得相应的“公益股票”,看到自己在这些公益项目中所获得的“爱心股值”。这种不经意中做慈善的经历,让Joanna“感觉很好”。

  管理人员仅拿少量补贴

  这种体验,正是周贤所希望传达给大家的。“每个人都可以做公益,公益可以不是纯奉献,它可以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这也是善淘网倡导的“Buy For Two”的理念,买东西不但为自己,也帮助别人。

  从去年1月份至今,善淘网通过捐赠、购买等方式获得“公益股票”的“善淘公益股东”达到了10040位,善淘获得的闲置捐赠品超过12000件,为27个公益项目共筹资超过53万元。此外,善淘网还设定了联合创始人理念。在善淘,只要在机构每个创新阶段做出卓越贡献的人都是联合创始人,并享有共同收益。

  前段时间,国内一些公益组织的公信力受到了很大质疑,周贤也坦言,在刚开始创办时遇到最多的问题就是“你们可信吗?”

  周贤告诉记者,为了让捐赠者和购买者知道资金和物资是否真的流向了公益领域,善淘网在网站上有非常明确的财务说明。“什么用途,多少钱,何时到位,何时入账。每个可供选择的公益机构也必须将他们的财务报告和工作报告定期在线公布。”除此之外,善淘网所挂靠的联劝基金会,是国内首家扶持草根公益机构的公募基金会。“作为第三方,也会定期对我们的财务报告进行审核和监督。”周贤说。

  “我们在做的是一个创新的、没有模式可以参考的事业,但一年多以来,越来越多的支持者在给我们正能量,我们知道,现在的这种模式是可行的。”周贤说,“但是我们和众多初创的社会企业面临的问题是一样的,没有资金打广告,没有风投。几个高级管理人员,拿的是少量的工作补贴。我希望到今年年底善淘网能做到收支平衡。因为做公益并不意味着就是牺牲或是单纯的奉献,而是要有必要的激励来支撑善淘可持续地运行下去,并且将这个模式推动到更多的地方,为更多的人提供帮助。”

  按照商业规则运行但不追求利润最大化,这种全新的社会企业模式在中国才刚刚起步。周贤却相信善淘网会越走越稳,越走越好:“利人和利己并不矛盾,我想让人们感觉到,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也可以成为做慈善的平台。”

  社会企业任重道远

  目前,国内的公益组织资金来源主要有与政府相关的扶持部门合作、向基金会申请资金扶持,以及向企业拉赞助,或是通过义卖等方式自筹资金等。戚建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像益优这样的能够主动造血,既完成公益,解决社会问题,也能解决自身生存难题的毕竟只占少数。

  “一点一滴高原小学洗澡室”是善淘网在正式上线后首批关注的公益项目之一,这一助学组织一直在帮助西部贫困地区的学校改善他们的环境。让负责人胡颖犯愁的,还是“钱”的问题。“即使争取到企业和基金的资助,基本都是短期的扶持,但我们的项目其实是希望能够长期做下去,也就是需要不断有资金进来,但这谈何容易。”

  据了解,目前不少政府相关部门在积极寻求措施帮助扶持民间公益组织。上海市民政局每年拨款1亿元,通过创投、招投标等形式扶持社会组织。团市委所属的上海青年家园发起的“微行动”计划,为微小但具有公众效应的公益组织及项目提供资金扶持。

  资金来源单一、活动经费和运营经费不足、自求生存难,是国内大部分民间公益组织面临的困境。而社会企业的兴起,给了公益组织提供了另外一种可以选择的道路。

  和善淘网一样,社会企业在中国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也由NGO转型而成,面临商业运作匮乏等问题,很难一朝一夕解决。戚建豪对这些社会企业颇有信心:“社会企业在尝试中不断摸索,我认为10年后,中国的社会企业做得不会比西方差。”

  推动公共政策意义重大

  记者了解到,近几年在上海登记注册的公益组织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有很多公益领袖是海归,这其实反映了一种社会现象。这几年他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回国找一份稳定高薪的工作,过去追求的是经济价值,现在更追求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特别是国内公益组织的创新还处于空白的阶段,我认为他们是国内公益组织的先锋。”戚建豪如此评价。

  戚建豪认为,海归对于公益组织的创新思想和那份自信,非常难能可贵。他们没有照搬西方公益组织的模式,而是在结合中国国情的基础上,走一条没有范本可以模仿和参考的创新之路。“这批海归公益组织领袖承担的责任是非常大的。他们有些是全职,有些是兼职,未来有很多未知的因素考验着这一代的青年人。”

  公益组织发展的路径从草根组织到登记注册,再进入成长期,之后快速扩张到达顶峰,随后会进入瓶颈期。“大多数的公益组织现在进入了成长期,在这期间会伴随很多错误和经验教训,这个时候政府部门就要容忍它所犯的错误。政府是一双隐形的手,要去引导它,和它共同成长。”戚建豪认为,政府部门能做的有很多:购买服务、提供技术支持、服务领域和实验平台……

  戚建豪在对目前公益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感到高兴的同时,也对海归创办公益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投身公益组织时可以更多地关注主流社会问题。其实政府部门和他们一样,对于这一模式也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如果他们的创新模式能够推动公共政策的修改,无疑是具有巨大意义的。”

  记者得知,黄浦区接下来会将社会组织领军人物、黄浦区企业家以及政府部门领导凝聚起来,通过资源整合,为社会组织营造更加良好的生态环境。(李宇萍)

【编辑:朱峰】

>留学生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