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海归”创业成潮流 留学经历助圆“中国梦”

2013年08月05日 14:53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这个项目您有空看看吗?”“希望您能听听我的想法。”“我是不是选错了项目方向?”……炎炎夏日的周末,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之一、真格天使投资基金创始人徐小平出现在清华大学伟伦楼,来自创业者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地抛向他。不过,这并不是一个投资洽谈会,而是留学峰会“常青藤中国论坛”。

  常青藤中国论坛由美国常青藤8所大学的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和杰出校友共同筹办,旨在促进留学生和行业人士的交流。从会议的讨论内容来看,创业已经成了这一论坛的主题词之一。

  “回国创业潮是当代中国‘海归’人群的一大特点。”论坛的主讲人之一、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辉耀表示,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曾研究了300名回国创业和发展较为成功的“海归”人士样本,发现国内巨大的职业发展空间是吸引“海归”回国的主要原因。

  会场上,记者随机采访了十名留学生,发现其中三位都是创业者。

  吴耀目前在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读计算机本科二年级,他于今年2月创立了自己的公司“FaceChinese留学在美国”,为美国的华人举办聚会、晚宴和游艇舞会。

  “我们已经承办了四个宴会,嘉宾最多时有800多人。”吴耀说,他最感到自豪的一次宴会,是在去年奥巴马连任美国总统后,在华盛顿办了一个总统就职晚宴,请来了世界银行的官员、国会的议员和两个大学的学院院长参加,400多位中外人士共聚一堂,探讨中美关系和文化异同。

  其实,这已经不是吴耀第一次创业了。此前,他曾开办了一家小型旅游公司,逐渐积累了第一桶金,利用这笔钱以及父母支持的20万元筹建了“留学在美国”。他说,打算在深圳开设办公室,因为美国的人力成本太高。

  谈及创业动力,吴耀说,自己的父母都是做商业,希望将来能继承他们的事业,想通过创业找一个平台锻炼能力。他说,自己的目标是打造在美华人圈的“58同城”。

  另一位海归创业者肖盾则选择发力国内市场。从高中起就在英国读书的他,曾在剑桥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学习电子工程专业,在国外待了整整10年。2011年底,他回到中国,与朋友共同创办了中小学生网上学习平台“一起作业网”。目前,这个网站主攻英语教学,研发了世界领先的语音纠正和智能外语学习技术。

  “国外的学习经历鼓励我去思考一些基本的问题,包括价值观、人格以及自己真正的追求。”肖盾说,“我很渴望自己去做点事情,而且特别希望回国,毕竟这里是我的家乡,所以就选择了回国自主创业。”

  对于留学生回国创业的潮流,与会的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十分认同,他在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曾赴美留学,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批赴美留学人员中的一员。

  “中国正处于一个变革时代,能够参与到这个时代里去,并且能运用到自己在国外学到的东西,是非常幸运的事。”朱清时说。

  徐小平表示,留学经历有助于创业者开拓眼界,比如百度的创始人李彦宏、聚美优品网站的创始人陈欧,他们的创业都离不开“放眼看世界”的经验,但与此同时,留学并非创业的必要条件,反而有时候,留学生创业容易犯“不接地气”的毛病。

  “去年年底,有三个MBA毕业生,英姿飒爽的,他们说要做养老院的项目,我就问他们,你们养过老吗?他们说还没有。在养老院做过服务员吗?做过任何有关的工作吗?也说没有。”徐小平说,空谈“养老”却要投资养老,并不理智。

  “我遇到过斯坦福、哈佛的毕业生,不是一两个,而是好多个,他们不知道要做什么样的商业模式,不知道有什么市场需求,在斯坦福和哈佛想出来的东西不是本地的需求!”徐小平说。

  信中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的创始人、总裁汪潮涌语重心长地提醒了在座学子,创业不是作业,不要为了创业而创业,而是要“接地气”,从身边发现市场的真实需求。(王晓洁 朱东阳)

【编辑:邹春光】

>留学生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