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仅三成海归申请办理学历认证 莫因疏忽黄了工作

2013年12月19日 11:33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仅三成海归申请办理学历认证莫因疏忽黄了工作
海归在留学服务中心咨询认证事项

  2012年,中国留学回国人数为27.29万,其中,有81,639人申请了国外学历学位认证。2013年,截至11月30日,共有92,578人申请了认证,预计今年申请国外学历认证人数较去年增长18%,近三成海归申请办理学历认证。  

  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选择回国发展的留学人员越来越多,国(境)外学历学位持有者在国内就业、升学,以及参加各类职业资格考试的需求也相应攀升,学历认证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莫衷一是 认证要多久

  现在北京工作的小闾去年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毕业。据她回忆,自己回国之后就开始着手办理学历认证。“从准备各种材料,到最后拿到认证,前前后后总共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小闾说。

  据了解,按现行规定,中国认证国(境)外学历学位的机构只有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一家。然而,学历认证已经成为许多国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等在招录留学生时的硬指标,需要办理这份认证的海归群体却很庞大。

  在北大读研的小蒋将于14年6月毕业,去年成功申请了“北京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双硕士”项目,刚从英国回来不久的她表示,自己也是回国后才知道还要办理学历认证,“听身边人说,这办理下来,程序很繁琐,也很耗时间。”小蒋说,“我已经做了‘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与不少海归说法不同的是,中国留学网上公布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的周期为20个工作日。有关负责人还表示,根据统计,90%以上的认证申请都可以在此期限内完成。

  对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巩万副主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心统计的20个工作日,是从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收到齐全的申请材料,并通过材料初步审核的当日开始计算,至认证结果发放(寄出)之日结束。“它指的是整个认证评估过程为20个工作日,而不包括邮寄时间等。”巩副主任补充道。

  口径不一 准备须趁早

  认证周期存在“悖论”,虽然与统计标准不一致有关,但由于海归主观因素导致的认证期限延长,也不容忽视。

  “海归申请认证的时候,会存在材料缺失的情况,比如,留学期间护照不全、成绩单缺失、文凭原件丢失、没有留学回国证明等。这种情况下,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就需要与国外的颁证院校逐一进行核对。”巩副主任解释说,“如果国外院校答复核查邮件不及时,就会延长认证时间。”

  “在办理认证申请前,除了要仔细查核相关要求和申请材料清单,快递的选择也同样重要,特别是对于国际快递。”有过学历认证办理经验的小闾回忆说,自己当时就是在收发快递方面,耽误了太多时间。

  据介绍,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在全国多个省、市、自治区设有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申请材料验证机构。在申请认证的海归中,有近80%会以就近原则,选择在就近的验证机构递交申请。

  “外埠各验证机构的职责是将申请者材料收集齐、验证正本符合要求、复印之后邮寄到北京。”巩副主任说,“如果没能及时邮寄,就会相应拖延验证时间。因此,对于申请者而言,及时从网上追踪自己的认证动态信息很重要。认证办理下来后,为了节约时间,也可前往验证机构自行领取。”

  此外,相关工作人员还建议,留学人员可根据需要,在回国后尽早申请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以免相关单位要求出具该证书时,再匆忙办理,影响自己升学或就业。

  加速认证办理的3大举措

  增设外埠验证机构。据了解,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现已在境内外有44家合作的申请材料验证机构。而为了方便更多留学生,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下一步还将在重庆和海口等地新设验证机构。此外,预计明年,在北京市朝阳区也将新设验证办公室。  

  开设网上互动平台,增进与申请者之间的互动。有关负责人介绍:已经在网上注册并提交纸质申请的认证申请者,可通过认证专用邮箱进行咨询,认证工作人员会逐一予以答复。此外,在系统官方网站上还有互动平台,申请者如有疑问,可通过留言咨询。  

  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为了解决外埠验证机构传达信息不及时的问题,认证中心现正致力于对认证系统进行升级,预计在明年,便可将认证进程以短信方式免费发送给申请者。“这样一来,不仅方便了申请者及时了解验证动态信息,也节约中间转接环节所耽误的时间。”巩副主任说。(刘桔)

【编辑:南若然】

>留学生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