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环保节水处处体现——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留学生活
    东京:环保节水处处体现
2009年10月22日 17:43 来源:羊城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东京,两公里内必有一个供水点,每三天更换储存水。总蓄水量已达100万立方米。

  一些看似很小的绿地,原来它的底下埋着储水槽,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它就能立即启动,为东京的居民提供饮用水,而地上就会成为临时避难场所……

  占地约2000多平方公里的日本首都东京,有个名叫板桥区的老城区。上世纪80年代末,我在东京求学,因为板桥区离我就读的大学近,而且房租便宜,所以在那里小住过两年。东京寸金尺土世人皆知,可是就在那鳞次栉比的住宅之间,偶尔还是会看到一些空地散落其间,面积不过二三千平方米,外面竖着不太起眼的牌子,有如“弥生公园”等等。第一次途经的时候,真有点不可思议,因为于我这个从中国最大城市来的人,这能算公园吗?这不就是块公共小绿地么。后来,我才知道这些小绿地,是东京的生命线,因为它的底下埋着储水槽,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它就能立即启动,为东京的居民提供饮用水,而地上就会成为临时避难场所,我那时想,真是个忧患之邦啊!

  灾后饮用水成头等大事

  日本是世界地震最频发的国家。首都东京的人口1300万,密集度位世界前五位之列,一旦发生地震,要保证所辖地区内饮用水源的供应,绝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无疑是一项庞大、复杂、艰巨的工程。

  水源的重视和保障,源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叶日本关东地区发生的7.9级大地震。当时的东京都,灾难空前,含都内及周边地区,房屋损毁近11万间,10万5千人命丧黄泉或失踪。还记得上世纪80年代曾风靡中国的日本电视连续剧《阿信》吗?那里就重现了关东大地震的惨烈。震后,人们痛失家园,流离失所,社会问题如山,饮用水供应成为头等大事。多少东京人明明逃出了死神之手,却因灾后缺水亡命。这惨重的教训,让日本人在后来的城市建设中,开始关注灾后水源。政府边立法,边制定政策措施,并在这近百年来一步一步地予以完善。水源的整合和设置,初期急需银两,这时日本正值战后经济腾飞期,东京都防灾供水系统的建设得到了可靠的资金保障。

  建立供水点覆盖整个行政区域

  东京,作为日本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防灾措施比起其他城市,要求当然严格得多。因为确保1300万人的饮水和用电,是政府的使命所在。当灾情发生后,中央政府不仅要确保民众的饮用水,而且内阁、中央各机构部门,要保持正常运转,也少不了安全洁净之水;大型医疗设施,水也是重中之重;还有平日为灾时所设置的各级救死扶伤的医疗机构,其备用发电机,高质量的供水也必不可少;政府的一些相关部门及企业,其信息处理中心的大型数据处理设备,在运作时,同样需要相应的冷却水。东京都为有备无患,对一切应急供水系统和设施,采取多重复数的设备投入,以确保万无一失。

  据东京都水道局的相关资料显示,东京已经建设了122处的净水处理场和供水所,53处应急用供水水槽,25处像我在板桥区见到的小规模应急水槽,总共达200处。按2公里内必有一个供水点进行规划建设,现在供水点已基本覆盖整个行政区域。目前,总蓄水量已达100万立方米。

  时下的日本,让居民事先确认供水所,以防万一,已成为各地方政府防灾救灾工作的重要一环。

  确保水源安全洁净

  此外,为确保水源的安全和洁净,政府不遗余力,水槽制作企业也花尽心思。企业力求在材料选择上,使用抗震性强、不容易生锈的不锈钢钢板,保证净水储存后滴水不漏。在水槽内胆制造时,选用无溶剂的树脂表面处理,其高保质程度可以储存酒类。安装程序十分快捷简单,半天工夫就可以完工。另外,为保持水源的洁净,水槽内的储存水,每3天就交换一次。

  东京都水道局在预防灾害、抗击灾害以及灾后重建方面,都有完善详尽的规划,在日本也是处于领先地位的。它不仅能确保安定的供水源,而且能确保医疗机构及中央政府机关供水设施的抗震性,还有完善和更新供水设备的措施。

  目前,东京都已经开始规划使用高规格水管,全面更换容易造成漏水和污染的旧水管,特别是含铅水管,构筑安全管网。另外,逐步强化各供水站的建筑结构,为蓄水槽配备高性能的水泵和自用发电机及备用手动水泵,安装自动阻断的水阀。当地震达到5级以上时,会出现停电状态,此时流入应急水槽的阀门会自动落下,重要的救急水源就能免受污染。

  东京都为1300万人构筑了完善的生命线,而东京人在环保节水方面的自律为世人所称颂。(邱家明)

    ----- 留学生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