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的春节:除夕夜讲究要"采绿"——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留学生活
    越南的春节:除夕夜讲究要"采绿"
2010年02月21日 16:01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春节前的越南忙街上车水马龙,店铺地摊生意红火。越南这处小商品集散地,每逢节日期间都显得热闹非凡。 中新社发 宋吉河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我被派到越南留学,之后又四次到我国驻越南大使馆工作,在越南的时间共达十八年半,其中除有两、三年因为休假在国内过春节外,其余的春节都是在越南度过的。

  越南的风俗习惯在许多方面都和中国相同或相似,作为节日,越南也有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一九四五年八月革命胜利后,又增加了几个节日如五一国际劳动节、建军节、国庆节,但在人们的心目中,一年中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仍然是春节。迄今越南仍是一个农民占大多数的国家。按照传统的说法,春节的本意在于让百姓在一年的辛勤劳作之后,能有一段闲暇和宽松的时间同亲朋好友欢聚,享受一下丰收的喜悦,期盼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在很久以前物质条件尚不够丰富的情况下,有两句顺口溜准确地描绘了越南过春节的主要内容:“肥肉、腌菜、红对联,幡杆、炮竹、绿米糉”。当然,随着越南革新事业的发展和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过春节的含义也不断丰富,从而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

    一般说来,在城市过春节,只放假三天。但早在农历腊月中旬,人们便开始忙碌了起来。先是大扫除,越南的说法叫做“总卫生”,接着便是准备家家必备的两样东西──金橘树和桃花。这种金橘都是盆栽的,每棵都结有橙黄色的累累果实,上乘一点的有一人多高,并且修剪得像一座小金山,象征著吉祥如意,财源滚滚。相传人们争买桃花的意义,在于它可以避邪,为此河内郊区有一部分农民专种桃树,他们凭借丰富的经验,可以确保桃枝在除夕前后开花。和中国习俗一样,腊月二十三是祭祀灶王的日子。人们要在灶王像前烧香,摆上糕点、糖果等供品,并要买上一条活鲤鱼,待将灶王像烧掉之后,便把鲤鱼放回河里。按照民间的说法,鲤鱼就是龙的化身,把鲤鱼放回河里,意味着灶王可以乘龙回到天宫。

  在计划经济时代,准备年货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那时所有消费品都和中国一样,要凭票定量供应。春节前夕,到处都可以看到人们排着长队,凭票购买规定的那一点猪肉、糖果、蜜饯、味精,如果问及春节饭菜的内容,可以百分之百地保证,家家全都一样。现在情况则完全不同了,商品也自然大大丰富了。只要手中有钱,不要说传统的年货,即使是许多高档的东西,也都能买到,不但餐桌上的饭菜更加丰盛了,就连祭祖的供品,也增加了巧克力、丹麦曲奇饼,甚至还有洋酒XO。

  春节前的几天,我有时到河内规模最大的“同春市场”附近看看,那里的几条街道有无数的临时摊位,出售对联、炮竹、酒类、蜜饯、糖果。另有几条街专门出售桃花和金橘,称为“花市”。行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你会从百姓的面容和神态中感觉到他们迎接春节的欢乐和喜悦。

    过春节最值得一提的是除夕。这时,在外地工作的人们,都已千方百计赶回家来团聚。全家围坐在桌旁,吃上一餐丰盛的团圆饭,祝愿来年财源茂盛、万事如意,按照越南习惯的说法,叫作祝愿“安康兴旺”。在这一餐团圆饭中,有一样必不可少的食品就是糉子。越南的糉子呈方形,每个足有二、三斤重,用一种特殊的糉叶包捆,糉子的主要成分是糯米,里面用猪肉、大油、绿豆沙做馅,放在锅里要煮上七、八个钟头,吃起来清香可口,别具风味。可以说,糉子是越南春节的代表食品,人们往往把糉子作为礼品互相赠送。每年春节,中国大使馆都会收到越南一些部门送来的糉子。

  在中国北方,春节时的气温早已降到零下多少度,因此,人们在除夕之夜都是呆在家里,很少外出。而在越南,春节时气温仍在零上十度左右。因此,在首都河内的除夕之夜,人们都要穿上节日盛装,带上鞭炮,聚集到市中心最繁华的还剑湖畔,等待午夜时刻的到来。还剑湖面积并不很大,环湖步行一周只需走三十分钟,但此时此刻却聚集有数十万人。这里毫无寒意,只有迎春的气息。等到午夜的钟声一响,所有的鞭炮一齐燃放,顿时鞭炮声震耳欲聋,以致两个人面对面讲话,都难听见。按照越南人的传统说法,放炮是为了驱邪,把过去一年所有不顺心、不愉快的事情统统扔掉,从而迎接一个吉祥和充满希望的新年。大使馆的年轻人也会带上鞭炮来到还剑湖畔,加入熙熙攘攘的人群。

    午夜过后,越南国家主席要通过电台和电视台向全国人民发表春节祝词。我记得,一九六八年春节正值越南抗美斗争的关键时刻,胡志明主席在春节祝词用他的四句诗作为结束:“今年春光胜往年,胜利捷报四处传,南北竞赛打美帝,稳操胜券勇向前”。从此,这四句诗迅速传开,至今仍家喻户晓。胡主席发表祝词后,越南领导人便分头到一些干部、群众家里拜年。越南把这种拜年称为“冲喜”。至于到哪里家“冲喜”,多不作事先安排,而是走到哪里里临时决定。哪个家庭如有机会迎接胡志明主席前来“冲喜”,便是最大的荣幸。至今,越南领导人仍保持了这一传统,年年除夕都去给老百姓拜年。

  除夕之夜,越南还有一个传统习俗,叫作“采绿”,就是要把折下的树枝带回家。由于“采绿”同“采禄”谐音,因此“采绿”便象征在新的一年官运亨通、万事如意。这样,每年除夕都会有许多树木遭到破坏。为此胡志明主席生前曾呼吁移风易俗,将“采绿”改为植树。至今“采绿”的现象已大为减少,但除夕过后仍可看到不少树枝被折断。

    从一九九六年起,越南政府决定春节期间禁止燃放鞭炮。但广大干部、群众在心理上或多或少仍有些遗憾或失落感。为了弥补这一缺憾,有关方面确实设想了许多方案。于是,一九九七年春节午夜时分,越共总书记杜梅来到了河内文庙的奎文阁,手持木锤击响了一个大鼓,并且连击数响,电视台还作了现场直播。这样做可能是要用打鼓的响声代替鞭炮声,实际上根本无法达到那样的效果。后来我听到有人反映说,春节期间由最高领导人去敲鼓,似乎显得不太庄重。因此,第二年春节便没有领导人再去敲鼓了。几年过后,也没有人再去议论春节该不该放炮的事情。但除夕之夜,河内的还剑湖畔仍然是吸引众多游人的景点。沿湖的树枝上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彩灯,人们照样穿著节日盛装,手里拿著各种形状的气球,在湖畔悠闲地漫步,领略着首都的新春夜景,呼吸著首都新春的空气。湖畔的河内市人民委员会门前搭起了临时舞台,中央交响乐团在那里作义务演出,更增添了节日气氛。

    2000年春节,越南政府同意在河内、胡志明市、海防等大城市燃放焰火,使欢庆除夕的活动更加丰富。 我们大使馆的同事虽身在异国他乡,但也要和国内一样欢度春节。除夕下午,全馆同仁要举行会餐。使馆的两位厨师要作出几道拿手好菜,办公室要“贡献”出几瓶茅台酒,加上越南朋友和外交使团赠送的洋酒,可说是相当丰富。我作为大使要举杯向大家拜年,当然在这样的场合,不可能长篇大论,一般我只简短地祝全馆同志和家人“新春愉快、工作顺利,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然后,大家便一桌又一桌地轮番相互祝酒,我特别要到厨房感谢厨师同事一年的辛苦工作。这时,整个餐厅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充满了家人团聚的气氛。尽管使馆里家家都有电视机,但饭后都不约而同地聚集在电影厅,一起收看国内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为的是图个热闹。大使馆俱乐部自然为大家准备了多种饮料和糖果。同时,俱乐部也摆上几张麻将桌,人们可以边看电视,边搓麻将,或打扑克。

  午夜,人们三五成群地来到还剑湖畔,与河内的百姓共同迎春。正月初一,大使馆还要举行联欢会,各单位都要出节目,还有猜谜语、套环、摸鼻子、踩气球等游戏,自然少不了奖品。总之,是要大家特别是年轻人玩得高兴,不去想家。春节期间,我和夫人还会应邀到一些越南朋友家作客,老朋友欢聚一堂,十分亲热。正月十五以前,我还要在大使馆举行几场宴会,招待越南一些高级官员和各界的知名人士。

  我离任回国后,每逢春节,越南驻华大使或公使都要到我家来拜年,还特意带来越南糉子,不禁勾起了我在河内过春节的美好回忆。(摘自:香港大公网;文/李家忠)

    ----- 留学生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