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美国高等教育:体现国家软实力——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留学生活
    感受美国高等教育:体现国家软实力
2010年03月09日 11:38 来源:解放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最近,我应邀参加了美国宾州大学沃顿商学院的中国年会,做关于中国医疗消费问题的演讲。我曾经来过费城三次,但离上一次也有近十年了。在我的记忆里,费城是一个美国历史文化名城,但由于经济地位的下降,城市面貌显得苍老破旧。而宾大是第一次来,与印象中的费城相比仿佛是另一个世界。宾大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由著名发明家和政治家富兰克林创立于1740年。目前的校园是一百多年前重新易址建造的,坐落在费城西边,与周围的几所大学形成一片大学区。学校建筑大多由大块的石头和红砖砌成,显得古朴庄重,富有历史感,但又保养维修得非常干净整齐。宾大给人的感觉是历史传统与现代舒适的完美结合,同时非常人性化,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例如学校的图书馆辟出专门的区域,给学生小组学习讨论用,安装了电脑,并允许学生吃东西喝饮料。

  学校入学办公室对美国各个地区都有专人分工负责,以便对中学的情况有充分了解,进行客观的分析比较。在每年大量入学申请人的选择过程中,选择的标准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考虑申请人高中四年学习的综合表现,这包括选择的课程(例如,商学院要求在中学选微积分课程)、课程的难度(不同层次的课程)、成绩。即使成绩出现起伏,如果有合理的解释说明,或者成绩表现为不断提高的话,仍然会加以考虑。考虑的第二个方面是推荐信,通常由高中老师和辅导员写信,反映学生各方面的表现。第三是考虑申请人写的文章,关键在于文章要反映个人的特色和真情实感,切忌千篇一律和没有个性。例如,有一个学生写了自己在开车途中,轮胎爆裂后,在从来没有换过轮胎的情况下,如何自己解决这个问题的。招生老师认为,如何解决困难是考验一个学生的重要内容,文章写得生动真实,同时也反映出申请人解决问题的素质。第四方面看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社会公益活动以及领导素质。最后考虑的才是大学入学统一考试(SAT)的成绩。

  将入学统一考试成绩作为大学招生标准中最后考虑的因素,这一点给我的触动很大。多年来对于成千上万考生被一次高考成绩定终身的情况,我们已经习以为常。尽管近几年来,一些重点大学开始了对部分考生的自主招生,但离根本性的改变仍然距离不小。大学招生标准不仅影响学校本身的质量,而且对整个国家人才培养的方向和导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们究竟是鼓励培养会考试的学生,还是鼓励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社会需要的人才?我们究竟是鼓励培养只注重成绩的人,还是鼓励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我们现有的大学招生标准和方法距离社会发展的要求,距离世界优秀大学的水平还有不小的距离。

  沃顿商学院是美国第一所商学院,也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商学院之一。此行有机会接触了许多商学院的老师和学生,特别是许多亚裔和外国留学生,在学生培养方式和培养过程方面增加了感性的认识和了解。简单归纳起来有几个特点:首先是注重培养跨学科人才。商学院本科生的课程中,40%是商学院的课程,其他是各个学科的课程。学院有四个双学位项目:商学与科学、商学与工程、商学与卫生、商学与国际关系。如果学生有需要的话,可以建立其他的交叉学科项目。第二个特点是理论联系实际。例如在所有商学院学生学习的管理基础课中,由当地的非营利组织提出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来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加以实施。第三个特点是非常强调社会责任感。特别是对于商学院的学生来说,赚钱不是唯一目的,必须将社会责任感放在重要位置上。这体现在课程设计、课外活动、实习,以及工作选择方向等方面。第四个特点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联系。商学院所有教师都要参加本科、MBA、EMBA和博士生四个系列的教学,这意味着给博士生上课的教授同时也给本科生上课,这样有助于保证本科生的教学质量。除了大课的教学外,有着大量小型讨论方式的讲座课程。学生有大量机会参与老师的科研活动,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机会。

  短短几天在宾大和沃顿商学院的参观停留,使我深刻感受到高等教育是国家软实力的基础。美国的发展与其高等教育的实力密切相关,人才培养和创新发明都离不开大学。大学招生选择是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把关口和指南,大学生培养方法和过程又是造就人才的重要环节。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在大学硬件的建设上与发达国家的距离有了显著缩小,甚至某些方面还有所超越。然而在人才选择培养的软件方面,还存在着观念和制度上的差距。只有显著缩小这方面的差距,我们才有可能更快地成长为一个创新性大国,才能真正提高我们国家的软实力和综合实力。(蔡江南 作者为中欧工商学院经济学客座教授、美国麻省卫生福利部高级研究员)

    ----- 留学生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