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遇压力、单位未复工……“跨界骑手”越来越多

  创业遇压力、单位未复工……“跨界骑手”越来越多

  “最近不少人改行做外卖了啊,不知道你们发现没?”晚上7点过,外卖员聂晨趴在电动车上,一边盯着手机等待接单,一边跟身边的骑手聊天。他说,自己身边有好几位外卖“小哥”都是年后才刚刚入行。

  记者调查发现,疫情当前,由于种种原因,“跨界”做外卖员的人多了。他们之中,有人打算长期做下去,有人则只是把送外卖当一份过渡性质的工作。专家提醒,外卖员需维护好自身劳动权益,注意交通安全,保证好服务品质。

  现象:多了数十万人,“95后”增长快

  “我以前也送过外卖,因为这次疫情,在隔离结束后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活儿干,才又开始来跑外卖。”32岁的聂晨说,原本自己打算今年不送外卖了,但受到疫情影响,无法开启创业计划,又暂时没有其他工作,“没有办法,先送外卖赚点钱。从4月份开始租的电动车,每个月610元租金。干满一个月,如果有意做,还可以续租。”

  如今,聂晨每天平均能跑20多单,差不多每天挣200元左右。“多的时候也就30来单,少的时候十几单。”聂晨说,眼下当骑手的人变多了,单量平均也比此前少了些。“怎么说呢,每个月剩的钱并不算多,跟做其他工作差不多。我准备再做一做,看看后续怎么办。”

  而与聂晨的“边走边看”相比,生于1994年的张成福有着长久打算。“疫情期间,我在望京的餐厅迫于经营压力关闭了。从3月22日起,正式‘上岗’了外卖员工作。”张成福说,自己的餐厅“不开门一个月赔5万元,开门一个月赔十几万元。”因为有家庭压力,经济压力,最终才选择了做外卖骑手。如今一个多月过去,他感觉“转行”骑手虽然很累,但内心挺快乐,“即使疫情结束了,也还想继续跑。”

  与外卖员的感受类似,平台的数据也证实“转行”外卖员行业的人多了。“新冠疫情爆发以来,蜂鸟即配共吸纳数十万新注册蓝骑士。数字经济领域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饿了么平台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新增的骑手中,“95后”骑手增长最快,新增注册骑手同比增长了1.3倍。

  背后:不少人是“斜杠”,最盼获得理解

  记者调查发现,在受访新增骑手中,不少人此前有着其他工作的经历。甚至在做骑手的同时,也拥有第二职业。

  “我之前是搞装修的,现在装修也没怎么开工,暂时就跑个外卖赚点钱。”一名外卖员说,自己在北京装修行业工作多年,因为生活原因而选择从事外卖配送。“等到允许装修复工,一切恢复正常后,可能还得回装修业。毕竟活儿干惯了,做起来熟悉。”

  记者发现,在某平台一项针对9.2万骑手的统计数据中,56%的骑手是“斜杠青年”(拥有第二职业身份)。这其中,有26%为小微创业者,21%为技术工人,7%为服务员,甚至还有自媒体博主、环卫工人等。

  而谈及“转战”外卖行业的感受和期盼时,“小哥”纷纷表示有令人难忘的经历,也最期望获得人们理解。

  “现在不少社区允许外卖进入了,但往往留的门不多。有些楼在小区靠里边,走进去要很久,一些客户就主动下楼取餐。”聂晨说,因为外卖配送时间卡得很紧,客户的理解配合让他感动。而在张成福看来,自己4月11日帮助了一位返京隔离的客户,被其称作“暖心哥”,让自己内心感到温暖。“虽然客户可以给我们打赏,或者写写优质好评,但我们最希望的就是被大家尊重和理解。”

  提醒:维护自身权益,保证安全服务

  “虽然现在各地已经在陆续复工复产,但抗疫仍在持续,全面恢复生产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外卖员行业人数增多,可以预料。”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说。在他看来,除了就业压力方面的因素之外,外卖行业门槛相对较低,收入比较可观,外卖点餐需求量大等,都是促成人们加入外卖业的原因。

  朱巍提醒,准备入行和已入行的外卖员,要做好自身权益维护,提升安全服务。“互联网经济之下,有相对很灵活的用工方式。首先,一定要清楚到底是在跟谁合作,并非是穿着谁的衣服就是跟谁合作,这个行业本身有很多种劳务派遣的方式。”朱巍说,具体来看,怎么签合同、签什么样的合同、几险一金怎么交,利润怎么分,个税怎样缴纳等,外卖小哥都要搞清楚。此外,外卖员也要在工作过程中遵守相关规范。“不能只顾着赚钱,一定要遵守交通安全规则,保持行业道德和用户至上的服务。”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