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召蚕农脱贫奔小康有道“护身符”

  南召蚕农脱贫奔小康有道“护身符”

  □ 本报记者  赵红旗

  □ 本报通讯员 王天润 赛恒健

  10月18日,秋高气爽,河南省南召县板山坪镇胡柱村村民刘德松在院子里用手摆弄着白花花的蚕茧乐呵呵地说:“今年秋蚕还是个好收成!俺蚕农脱贫奔小康有道‘护身符’呀!”

  老刘说的“护身符”是啥?“他指的是县检察院发的检察建议。”南召县蚕业中心常务副主任赵铁成笑着对《法治日报》记者说。

  南召是典型的深山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当地流传着“种地吃饭,养蚕花钱”的农谚,养殖柞蚕曾是深山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全国19个柞蚕基地县之一。南召县柞蚕是放养在山坡、丘陵的柞树上,蚕儿吃柞叶,喝露水,易受病虫害影响。

  “养蚕是个苦活累活,还是个技术活。虽然近年来蚕农人数有所减少,但全县从事蚕业生产的农户仍在500户左右,其中六成以上都是贫困户。”赵铁成说。

  今年7月,南召县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部副主任史鹏在山区办案时,不少蚕农满面愁容地说:“柞叶都没了,蚕咋活?”经询问,原来,深山区的栎树林出现大面积病虫害。史鹏与同事进一步走访发现,养蚕的城郊、板山坪、留山、白土岗、皇后等乡镇成片栎树林木遭到啃蚀毁坏。

  “南召县被誉为‘中国柞蚕之乡’,事关脱贫攻坚工作,我们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应立即调查了解相关情况。”检察长韩超听取史鹏汇报后,指派第四检察部主任李远青带领公益诉讼检察组进行实地走访调查、现场勘查。

  南召县检察院咨询林业专家得知,今年暖冬暖春多湿的气候,有利于害虫越冬存活和繁殖,而且发生病虫害的栎林区大多处于深山区,存在山高路远不易及早发现的情况。

  8月12日,南召县检察院依法向县林业局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行林业保护职责,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全面准确排查辖区虫害区域,制定科学防治方案,快速遏制虫害蔓延,降低虫害影响,避免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损害范围扩大。

  接到检察建议的当天,南召县林业局组织召开森林病虫害防治专项小组专题会议,作出3项决定:一是立即开展全县森林病虫害排查工作,迅速实施飞防灭虫作业;二是建立辖区内栎树病虫害资料数据专项档案,做好今冬明春测报调查,对主要病虫害及时监测和防治;三是建立病虫害防治长效机制,定期开展实地检查排查工作,切实加强对山区群众关于防范森林病虫害的技术指导。

  检察建议发出后,南召县检察院第四检察部派专人对林业及相关部门防治措施落实情况跟进监督,及时提出整改建议。

  “检察院的建议真是点到了要害处!有了检察院的保驾护航,蚕农更有信心养蚕了,脱贫奔小康的信心势必会更足!”南召县南河店镇蚕场党支部书记郭有玲感慨地说,柞蚕生产投入小,见效快,效益高,成为山区农民致富最好的短平快项目,且不占用耕地、不使用农药,属典型的绿色环保产业。蚕农以往每年只养一季春蚕,县里从2016年开始推广秋蚕养殖,这样蚕农一年有两份收益。

  韩超说,基层检察院处于脱贫攻坚第一线,与群众联系密切,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就能够在服务保障脱贫攻坚上积极作为,为党委政府打好脱贫攻坚战积极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真正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