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旋鼓舞”传承人:旋鼓五十载每年传五人终获“复兴”

  【解说】甘肃武山旋鼓舞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舞蹈,又称羊皮鼓舞,流传年代久远。2008年,武山旋鼓舞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该舞蹈表演套路与早期的行军布阵相关,一个套路就是一个阵势,每个套路的鼓点、节拍和步伐不同,有“狮子滚绣球”、“十字垫梅花”、“二龙戏珠”、“观音过桥”等多个阵势。

  旋鼓表演少则十几人,多则上百人过千人,以男性青壮年为主,也有不少儿童参与其中。旋鼓舞传承人代思贤近日就在旋鼓舞起源地武山,向记者介绍了旋鼓的寓意以及旋鼓舞的复兴。

  【同期】旋鼓舞传承人 代思贤

  旋鼓基本上是我们村上带动上去的,原先是其他村上基本都失传了。可是我们这个村上一直坚持没有间断,就到现在坚持创新、改革,发展原生态的东西,把原生态的东西不敢失。鼓边它是春夏秋冬分了四季,银三环套小九环,这一个上面是三个,三个上面套九个,形成一个九连环,这老人传说就是象征统一九州。

  【解说】“鼓头”代三海是甘肃武山第一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他自幼以爷爷为师学习旋鼓舞,到后来跟着父亲勤学苦练,如今他又成为儿子和孙子的旋鼓师父。

  代三海现场一边敲锣一边指挥,他身旁的舞者们左手持鼓,右手握鼓鞭,或敲鼓心,或敲鼓边,鼓点変化多端,动作粗犷旋转自如。代三海表示全村人都喜欢跳旋鼓舞,他们每年都会挑选五个人进行旋鼓舞传承,一直延续至今从未间断。如今这里的旋鼓舞也从几近失传到了村村“复兴”。

  【同期】旋鼓舞传承人 代三海

  五六岁就开始打鼓了,今年六十几了,打鼓打了几十年了。这是当地的特色,鼓队旋鼓的每家每户都有三面鼓,旋鼓还有一个顺口溜:小到三岁走,老到九十九,都会打旋鼓,这是代家沟庄的口语。

  【解说】2014年,甘肃武山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旋鼓舞之乡”。据武山文化旅游局不完全统计,当地有较大影响的民间艺人约36人,在原有传承人队伍的基础上,又组建2支女子旋鼓队,新培训传承人460多人,培养重点传承人20名。截至目前,已培养武山旋鼓舞传承人1200多人,40人以上的传承人队伍已达15支。

  记者 李亚龙 张婧 甘肃天水报道

分享

热门图片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