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解放军高中级干部孜孜以求带来硕果满园 查看下一页

2012年10月30日 09:54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0)
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从国防大学完成学业。 本报记者 王传顺摄
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从国防大学完成学业。 本报记者 王传顺摄

    金秋10月,京郊红山口,层林尽染。我军又一批高级干部走进坐落于遍山红叶中的国防大学。国家安全与战略研究班、联合指挥专业培训班、参谋专业培训班、专题进修班——各级指挥员放下繁忙的军务,在静静的课堂潜心攻读,集中充电。

  在2012年度第12期战略班的学员中,有3位正军职干部已是第3次踏入国防大学校门。10年来,我军已有1000多名军职干部、6000多名师职干部、3000多名团职干部在国防大学接受培训。而这,只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军高中级干部加强学习的一个缩影。

  10年坚持不辍,10年孜孜以求。蓦然回首,不难发现,我军高中级干部以学习的姿态迎接时代的挑战,争当学习的表率,学习已然成为一种政治责任、精神追求和生活方式。

  这个世界变化太快

  不抓紧学习势必落后于时代

  这是全军高中级干部中两个普普通通的例子:

  蒋黔智,成都警备区司令员。他膀大腰圆,走路一阵风,俨然一员虎将;但一交流,便会发现他不但睿智善思,知识面极广,而且英语流利,多才多艺。这种文武兼备、内外兼修的气质从何而来?战友们说,靠的是手不释卷的刻苦学习。“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蒋黔智在办公室挂上他手书的条幅,时刻提醒自己:“以军人的眼光审视、分析、判断眼前这个世界。”

  高光辉,中国改革开放后携笔从戎进入军营的新一代。从学生官到沈阳军区某集团军军长,他6次入学深造,参加过三军交叉培训,赴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诸兵种合成学院留过学,多次组织指挥联合军事演习。他用兵有韬略,比武能夺冠,科研能著述。他的身上,集中展现出当代中国军人高中级干部的特质和风采。

  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真正的“秘密”,也是我军的光荣传统。进入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主席指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果我们的领导干部不抓紧学习、不抓好学习,不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就难以完成肩负的历史责任,甚至难以在这个时代立足。”言词谆谆,发人深省,更催人奋进。

  学习重在理论武装。抓住理论武装这个“龙头”,就抓住了高中级干部学习的根本。10年来,全军共举办理论轮训班14600多期,团以上领导干部每年轮训率都在90%以上。军委、总部连续举办不同课题的高级干部研讨班,大单位主要领导参加,四总部和海军、空军、第二炮兵领导登台授课,军委领导集体跟班听课讨论,共商军队建设科学发展大计。总参、总政、总后、总装带头抓学习,建设学习型领率机关。抓学习、强素质成为全军高中级干部队伍建设近10年来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在学习中提高带兵打仗能力

  以明天的战争,设置高中级干部今天的课堂。随着新军事变革风起云涌,联合作战作为新的作战形式登上世界军事舞台。我军训练转型时不我待,也呼唤着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国防大学与11所指挥院校签署了《高中级任职教育院校共育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协议》,与北京军区、第二炮兵、海军等5个大单位训练基地建立联训联教机制,形成全军共育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新格局。

  与此同时,在各军事院校集中学习的学员全程参加部队重大军事演练,组织出国考察调研,知识储备更加丰厚,视野更为开阔,带兵打仗能力也随之水涨船高。

  军队信息化建设刻不容缓,高中级干部求知若渴。一批批高中级干部从演兵场走进国防科技大学高科技知识培训的课堂,更新知识储备、优化知识结构、增强科技素养。有数据显示,近年来国防科技大学共培训军以上领导干部300多人,师团职领导干部3000多人,培训军队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250余人。高中级干部学理论学科技学管理蔚然成风,在学以致用中开花结果。

  内蒙古巴彦淖尔军分区党委成员形成一个好习惯:会议讲话、工作报告、学习体会文章等,没有特殊情况,团以上领导干部一律自己动笔,不用机关捉刀代劳。“一个人的学习,可以改变自己;一个班子的学习,能改变一支部队。”军分区领导这样评价读书学习的收获。

  “学习‘静下来’,本领长上去。”有专家认为,这些年,军事训练转型、体制编制改革等取得重要突破,兵役制度、工资福利制度、军官考评选拔和任用制度等政策制度不断健全完善,一些困扰基层的老大难问题之所以能得到较好解决,既是我军高中级干部在加强学习中素质提升的综合体现,也是学以养德、学以致用的必然结果。

【编辑:曹昆】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