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走近中国首艘航母:歼-15舰载机的“预演”舞台

2013年04月21日 10:1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北京4月21日电 题:歼-15舰载机的“预演”舞台

  中新社记者 陶社兰

  当歼-15舰载机在辽宁舰完美起降,当“航母style”在电视及网上走红的那一刻,田伟笑了。作为海军某舰载机训练基地特装保障大队起飞中队中队长,他知道,多年的辛苦没有白费,尤其是起飞助理那潇洒的“凌空一指”,有他的一分心血。

  “舰上装什么,这里试什么;舰上用什么,这里练什么。一切为了舰载机上舰。”基地副司令员周纯山告诉中新社记者。

  这是全新的领域、全新的专业、全新的装备,无经验可循,无模式可鉴,无资料可查、无教材可学。从2010年5月开始,基地先后派遣14个专业20多批次200多人次到上海、西安等装备厂家跟班见学、跟产监造、跟岗培训、带岗锻炼,历时15个月,经历了培训、接装、形成保障能力等阶段。2012年3月、4月,顺利实现了首批特种装备和首批测试装备的交付使用,当年就形成保障能力,开创了航母特种装备保障的先河。

  田伟所在的起飞中队主要担负舰载机滑跃起飞任务,2012年3月接装,4月便初步形成了独立保障能力。组建时,只有8人,分别来自机务部队、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还有刚入伍的直招士官。他是从舰艇部队选来的,曾是护卫艇长。“大家都不懂,从一张白纸开始,于是先互相介绍各自的专业,普及基本知识。”

  但这群“门外汉”,对即将从事的工作充满激情。据田伟介绍,拿起飞手势来说,相关部门原来介绍的是向地面指示。大家在讨论中,考虑到是在行进中的舰上,如果舰艇晃动,人站不稳,有可能会给舰载机飞行员造成误示。于是,改为现在的抬手向上指。

  从装备在工厂装配到在试训基地吊装到调试再到试验,试训基地官兵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没有滑跃起飞任务时,他们就在坑道里自己反复地模拟练习。他们先后制定了10本实用的检查操作手册,将检查的路线、内容、标准逐一细化,绘制了路线图,从眼到,手到,口到这三方面强化个人训练;从规范口令动作到明确部署职责强化战位协同训练。

  特种装置大部分工作岗位分散于道面、地下舱室等多个部位,要承受舰载机起飞、降落以及特种装置自身产生的噪音,要长时间忍受高温、高湿、寒冷和密闭空间等环境条件,相对比较艰苦。全流程滑跃起飞保障,止动舱室的官兵要面对150分贝的噪音和强烈震动,高速释放和舰载机的轰鸣及尾气曾一度将积水罩盖的有机玻璃板和走廊消防栓的玻璃门震裂。基地政治部主任李国华说,我们就是在这种习劳忍苦中培养储备人才,让创业精神得以传承。

  训练场具备逼真的舰上起降模拟环境,是舰、机、场高度融合的综合性枢纽、试验训练同步展开的一体化平台。筹建短短半年后,就成功保障了歼-15舰载机首次地面试滑训练;筹建10个月后,成功保障了歼-15舰载机首次空中适应性飞行。2012年11月23日、24日,5名试飞员从基地起飞,全部一次性成功着舰,实现了中国舰载航空兵发展建设的重大突破,填补了中国舰载固定翼飞机舰上起降飞行的空白。

  周纯山说,组建以来,基地共完成试验训练科目保飞行2700架次,出动人员10万人次,动用各类保障车辆1.6万台次,保障优质率、良好率均达到100%。

  特别是在航母海试期间,官兵们放弃了全部休息日,全力保障试验任务,最终确保了舰载机成功上舰。一名战士在日记中写道:“这一年里我们呆得最多的地方是外场,去得最多的地方是训练舱室,365个日夜里有200多天都可以在外场看到我们训练保障的身影。”(完)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